9月5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授予敖漢旗旱作農業系統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稱號,敖漢旗同時也成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試點地區。
自2002年聯合國文化遺產年開始,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起了全球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工作,2005年至2011年批準了我國包括“青田稻田共生系統”在內的4個保護試點。此次,我區的“敖漢旱作農業系統”與云南的“普洱古茶園與茶文化”同時被批準為新的保護試點,使我國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試點達到6個。
敖漢旗的興隆洼文化遺址被考古界譽為“華夏第一村”。經專家鑒定論證,該文化遺址出土的距今8000年的黍和粟碳化顆粒標本是人工栽培形態最早的谷物,敖漢地區是我國古代旱作農業起源地,也是橫跨歐亞大陸旱作農業的發源地。敖漢旗的旱作農業已形成了獨特的農耕技術、知識體系。目前,敖漢旗依托8000年的農耕文化底蘊,正在進行農業結構調整,旱作雜糧雜豆的種植面積達到50萬畝,年產量保持在2億斤以上,打造出“沃野”、“華夏第一村”、“孟克河”等有影響力的雜糧品牌。
來源:《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