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浩蕩春潮涌,奮楫揚帆正當時。3月31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發出2023年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動員令,330個重大項目同時按下“集中開工鍵”。內蒙古重大項目建設千帆競發、擊楫勇進的壯闊圖景向縱深鋪展。
“2023年,全區計劃實施重大項目3169個,總投資3.2萬億元,其中,招商引資項目1453個,總投資2萬億元。今天集中開工重大項目330個,總投資2000億元,涉及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多個領域。”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介紹。
在內蒙古自治區2023年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主會場呼和浩特市——中環產業城中環年產20GW高效疊瓦太陽能電池片組件工業4.0智慧工廠項目現場,幾十輛工程機械蓄勢待發,數百名施工人員斗志昂揚,十幾塊大型展板巍然矗立,“奮力開創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謀求新發展 實現新跨越 創造新輝煌”等條幅標語迎風飄舞、格外醒目。
上午11:05,開工儀式正式開始。一個個重大項目施工現場圖景在主會場大屏幕上交替閃爍,12個盟市通過視頻連線方式,依次匯報2023年重大項目開工和招商引資情況。
“今年,呼和浩特市計劃實施市級重點項目1100個以上,年度計劃投資1200億元以上。其中,招商引資項目276個,總投資356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640億元。”
“今年,包頭市計劃實施重大項目521個,總投資440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489億元。其中,招商引資項目483個,總投資4233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459億元。”
“今年,鄂爾多斯市計劃實施億元以上重點項目472個,列入自治區調度371個,總投資608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479億元。其中,招商引資項目76個,年度計劃投資704億元。”
“今年,興安盟計劃實施重大項目246個,投資額350億元,增幅29%。其中,招商引資項目92個,投資額170億元,增幅47%。”
……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開工儀式上,各盟市紛紛端出重大項目“招牌菜”,曬出招商引資“成績單”。一個個亮眼的項目、一句句鏗鏘的話語共同傳遞出內蒙古“樹立雄心壯志”“大抓發展、加快發展”的強烈信號,體現出內蒙古舉全區之力大抓項目、大抓招商的鮮明導向,勾勒出內蒙古重大項目只爭朝夕、百舸爭流的奮斗圖景。
“自治區2023年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集中開工!”上午11:42,伴隨著一聲汽笛長鳴,內蒙古自治區數百個重大項目同步摁下“啟動鍵”,奏響開工建設“奮進曲”,吹響拼搏趕超“沖鋒號”。
總投資184億元的協鑫東立20萬噸顆粒硅項目、總投資62億元的中金數據烏蘭察布零碳算力基地項目、總投資50億元的聯動天翼錫林郭勒新能源儲能和重卡鋰電池生產制造項目……一個個重大項目迎春破土,播撒希望的種子,持續迸發出勃勃生機,為內蒙古積蓄著新舊動能轉換、綠色低碳發展的澎湃動力,孕育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希望。
項目是做大經濟總量的主抓手、穩定經濟運行的壓艙石、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源。用重大項目集中開工這種形式,講述發展的故事、展示拼搏的精神,必將激發起內蒙古自治區2400多萬各族人民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滿滿干勁。
——呼和浩特主會場開工的是總投資90億元的中環年產20GW高效疊瓦太陽能電池片組件工業4.0智慧工廠項目,該項目是呼和浩特市打造中國“硅谷”,實施硅產業延鏈、補鏈、強鏈的重要一環,計劃年內投資30億元。同步開復工的還有85個重大項目。
——通遼市分會場開工的是總投資356億元的蒙東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年產20萬噸法蘭項目,同時集中開工項目69個。截至目前,全市已開復工錦聯55萬噸易拉罐料及汽車板材、康乃爾煤制乙二醇等項目152個,完成投資64億元,開復工率71%。
——烏蘭察布市分會場開工的是總投資62億元的中金數據烏蘭察布零碳算力基地項目,同時還有中車新能源裝備、翔福石墨負極材料、察右后旗3萬頭奶牛養殖基地等42個重大項目同步開復工。
——烏海市分會場開工的是東方希望總投資283.9億元的東晶新材料光伏全產業鏈項目,同步集中開工的還有協鑫東立總投資184億元的20萬噸顆粒硅等34個項目,涵蓋新能源、新材料、生態環保等7個領域,總投資達791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163.9億元。
——阿拉善盟分會場開工的是博源天然堿(二期)工程,另有靈圣蛋氨酸、60萬千瓦風光制氫等52個項目同步集中開工。
……
征程萬里風正勁。在這個明媚的春天里,內蒙古牢固樹立“謀發展、促轉型、抓項目”的堅定信心,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再提速、再提質、再提效,奮力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截至目前,全區已開復工項目2581個,開復工率達82%,新開工項目前期手續辦結率達到96%,實現了“開門紅”。
北疆風動涌春潮,競進趕超滿眼春。站在新起點,朝著新坐標,內蒙古正在用沖刺姿態跑出新速度,以項目為王做大經濟總量,書寫全面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內蒙古篇章。(記者 李永桃 康麗娜 高慧)
轉自: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