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大力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5-06





      5月4日,記者從呼和浩特市鄉村振興局了解到,今年,全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年度工作目標任務,立足市域實際,健全工作體系和機制,堅持質量與進度并重,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衛生戶廁改建,統籌推進鄉村振興示范樣板打造,助推首府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扎扎實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


      健全體系機制,切實抓好村莊專項清潔行動。召開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和春耕備耕工作推進會議,聚焦疫情期間和春節前后積存的垃圾和污水,組織各地區、部門開展為期一個月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攻堅行動,并建立常態長效工作機制,形成了“政府主導、村民共管”的良好格局。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鄉村振興、城管環衛部門組建兩個“暗訪”督導組,建立日督查通報制度,針對發現問題“點對點”督導、反饋屬地黨委、政府,推動落實整改和提升。在建立農村“三清理、三整治、四提升”村莊專項清潔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督促指導各地區建立健全“六個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體系,并納入年度工作成效考核體系。同時,列支市級預算資金第一批300萬元,引導和支持各地區進一步查漏補缺,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持續鞏固提升。


      質量與進度并重,全面推進農村衛生戶廁改建。在建好運維管護機制的同時,督促指導各地區按照施工有關規范要求,按時完成全市1.3萬戶續建和新建戶廁工作任務。2022年已建成戶廁已完成旗縣級驗收,正在組織開展市級驗收。同時,按照自治區戶廁系統錄入要求已完成全市農村衛生戶廁數據錄入61228條。自治區2023年農村“廁所革命”獎補資金726萬元已及時撥付各旗縣區,為高標準高質量推進2023年新建衛生戶廁各項工作打好基礎。


      堅持補短板促提升,持續強化農村基礎設施。今年,市鄉村振興局接續開展農村基礎設施“七配套”建設工作,深化各項配套設施進村通戶,做到“不落一戶,不落一人”,并建立健全運維管護機制,實施老舊設施維修一批、損壞設施更換一批,切實保障農村基礎設施“七配套”不斷健全完善、農民群眾生產生活輕松便捷“無死角”。建立行業部門工作協調溝通群、旗縣區工作推進群,采取“月調度”形式,壓緊壓實責任、提標提效推動落實。一季度,全市復工農村公路基礎設施續建項目21個,完成投資158.5萬元;新增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兩個、郵政綜合便民服務站(郵樂購)5個;積極穩步推進“戶戶通”提升工程和“智慧廣電”網絡進村入戶工程,全力推動首府廣播電視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8%,快遞進村服務覆蓋率98.3%,通硬化路行政村比例99.9%,客運班車、電路、寬帶、4G網絡、廣播電視行政村覆蓋率100%。


      聚焦發展優勢,持續創建鄉村振興示范樣板。制定《呼和浩特市2023年度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實施方案》,明確全市今年重點圍繞“一帶兩區、沿黃沿線”(大黑河景觀帶兩岸,伊利、蒙牛乳業園區周邊,黃河沿岸,209和110國道沿線村莊)69個市級示范創建村和兩個自治區級示范創建縣(武川縣、和林縣)、4個國家級、自治區級示范創建鄉鎮(武川縣耗賴山鄉、清水河縣五良太鄉,土左旗塔布賽鄉、和林縣舍必崖鄉)及35個國家級、自治區級示范創建村進行重點打造。在鄉村振興示范創建過程中,各旗縣區結合自身實際和地區發展規劃,整合資源,資金、人才、科技等向示范縣、鄉、村傾斜,重點支持示范樣板地區人居環境改善提升、鄉村產業發展等項目,深入挖掘樣板地區特色文化旅游資源,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利用特色資源、特色農業產品吸引游客,拉動農業產品銷售,形成“以農促旅、以旅興農”新局面,持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記者 苗欣)


      轉自:呼和浩特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