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雙百億”造就67個大企業大園區


    時間:2012-08-14





      內蒙古自治區確定“雙百億工程”目標以來,各地各有關部門集中職能和政策,整合和優化配置各種資源,“雙百億工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至2011年底,全區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的企業達到36戶,對全區經濟的貢獻率達到21%左右;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的園區達到31個,對全區工業的貢獻率達到44%左右。8月的內蒙古,到處涌動著經濟建設的熱潮。

      其中,列入百億元園區培育計劃的48個開發區園區各項經濟指標保持平穩增長,成為拉動全區各級各類開發區園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而這正是自治區黨委、政府實施“雙百億工程”取得成效的一個突出例證。

      應勢而生

      “雙百億工程”的實施,是自治區黨委、政府做大經濟總量、推進產業集中集聚集約發展的一項重大決策。

      “十二五”伊始,自治區黨委、政府立足欠發達的基本區情,抓住發展第一要務不放松,確立了一系列新的發展目標和任務。而要實現這些目標和任務,推動全區經濟在基數比較大的基礎上持續較快發展,必須要有大企業、大園區的大投資來保證。

      專家、學者認為,各省市在規劃“十二五”發展中,都把打造大企業、大園區作為重中之重,積極培育500億元、甚至千億元以上的大企業,千方百計求發展的勢頭十分強勁。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態勢,內蒙古要想把握發展的主動權,就必須著力培育建設一批大型優勢骨干企業,促進園區上規模、上水平。這既是增強內蒙古綜合經濟實力和競爭力的客觀要求,也是推進科學發展、轉變方式、優化結構的現實需要。

      2011年4月,《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培育建設大型骨干企業和重點開發區實施“雙百億工程”的意見2011—2013》出臺,提出力爭經過3年的努力,使全區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的大型骨干企業達到60戶左右、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的產業園區達到40個左右。

      為實現上述目標,內蒙古確立了72戶重點企業和48個重點園區作為重點培育發展的對象。大型優勢骨干企業培育范圍涵蓋國民經濟各行業、各領域,工業領域重點圍繞鞏固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大力培育建設煤炭、電力、鋼鐵、有色金屬、化工、裝備制造、農畜產品加工大型優勢骨干企業,以及對結構調整有重大影響的新能源、稀土、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型骨干企業;建筑業領域重點選擇資質等級較高、規模較大、資產和業績優良的企業,以資產為紐帶跨地域聯合重組,提高核心競爭力;服務業領域在鞏固擴大傳統服務業的同時,重點培育發展金融、交通運輸、商貿流通、倉儲物流、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而且大型開發區園區培育范圍要涵蓋全區各級各類開發區、園區。培育建設的重點是:具有一定經濟規模,主導產業突出,上下游產業聯動發展,大中小企業協作配套,優勢產業集群化發展,循環經濟特色鮮明,承接產業轉移環境良好,吸納就業能力強。

      內蒙古實施“雙百億工程”的目的,就是要著力培育、發展一批能夠與自治區優勢主導產業高度融合,能夠促進產業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生產力布局結構優化,能夠有效提高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水平,在國內外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并打造一批發展格局清晰、結構布局科學、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強的園區。

      在內蒙古“十二五”經濟發展的新征程上,新的號角已經吹響。

      強力推進

      全區各地各部門迅速行動起來,集中職能和政策,整合和優化配置各種資源,全力推進“雙百億工程”。在實施“雙百億工程”的過程中,努力做到“三個結合”,即把“雙百億工程”與沿黃沿線經濟帶重點工業集中區園區建設有機結合,推進園區布局調整和擴容增效;把“雙百億工程”與企業兼并重組、承接產業轉移、發展非資源型產業集群有機結合,推動招商引資和承接產業轉移項目落地建設;把“雙百億工程”與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資源優化配置、淘汰落后產能有機結合,促進產業升級。

      與此同時,各級黨委、政府和各有關部門加大對“雙百億工程”的組織領導和支持力度,努力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切實解決企業發展中面臨的具體困難和問題。承擔全區“雙百億工程”任務較重的鄂爾多斯市不僅成立了“雙百億工程”工作領導小組,綜合協調全市“雙百億工程”建設工作,還建立了四大班子領導小組承包責任制,把具體任務分解落實到了每一位市級領導。烏海市按照“階段推進、梯次發展、重點扶持”的原則,對“雙百億工程”重點培育企業實行動態管理,在項目審批、資源配置、項目融資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自治區國稅局專門出臺10項措施,全力服務和推進“雙百億工程”等等。

      在各地各有關部門的積極推動下,“雙百億工程”取得了明顯成效。2011年,全區新增中國移動通信內蒙古移動通信有限責任公司等營業收入超百億元企業17戶,新增開魯縣工業園區等營業收入超百億元園區12個。至2011年底,全區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的企業達到36戶,對全區經濟的貢獻率達到21%左右,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的園區達到31個,對全區工業的貢獻率達到44%左右,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

      根據自治區經信委調度監測:今年上半年,全區48個營業收入計劃超百億元開發區園區實現營業收入5180.0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4.77%,占全區各級各類開發區園區營業收入的85.31%。深入實施面對已取得的成績,內蒙古乘勢而上,進一步加力,堅定不移地做多做大做強做優百億元企業和百億元園區。

      從狠抓目標責任制落實入手,突出盟市實施“雙百億工程”的主體責任,強化盟市黨政主要領導的第一責任。同時,自治區各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進一步發揮部門職能,細化推動“雙百億工程”建設的配套政策措施,督促盟市和旗縣抓好落實。

      兼并重組是優勢企業做大做強最快捷、最有效的一種方式,為此,今年內蒙古重點在煤炭、鋼鐵和有色金屬行業組織實施企業兼并重組,稀土行業通過重組合作、補償關閉、淘汰關停等方式,最終形成由包鋼統一開采、統一選礦、統一冶煉、統一經營管理的稀土冶煉分離專營工作體制。

      進一步推動園區增容提效,促進優質資源向重點培育企業和園區集中。通過創新園區招商方式,調動園區自主招商的積極性,用足用活資源配置政策,引進更多的企業和項目,特別是承接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從而把園區空間用足、產業做實、總量做大。

      抓住《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的機遇,加快實施差別化產業政策。自治區各有關部門在同國家有關部委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基礎上,積極進行深入對接,爭取把差別化產業政策等具體事宜落到實處。

      與此同時,努力拓寬融資渠道,支持各類金融機構擴大重點培育企業授信規模,建立重點培育企業貸款綠色通道,積極探索銀行、園區、企業三方封閉運行的質押、資產抵押等靈活多樣的信貸辦法。

      目前,內蒙古上下已形成一種共識:大型骨干企業和產業園區是地區發展的重要支撐,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培育更多的“雙百億工程”

    來源:《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