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外糧倉”內蒙古河套地區洪災過后又遇蟲害


    時間:2012-07-30





      新華社呼和浩特7月29日電 記者近日在“塞外糧倉”內蒙古河套地區采訪時了解到,在遭受特大洪澇災害之后,這里大面積草原接連出現蝗災,給當地農牧民生產造成較大損失。

      巴彥淖爾市位于河套地區,是內蒙古乃至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今年6月底,當地全境持續普降大到暴雨,引發特大洪澇災害,共造成7個旗縣區及農墾系統、48個蘇木(鄉鎮)、15個農牧場、468個嘎查(村)受災,受災人口75.36萬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67.71億元,其中農業損失52.48億元。

      在農區普遍遭受洪澇災害之后,巴彥淖爾市烏拉特草原的廣大牧區相繼出現多種蟲害。據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草原工作站高級畜牧師娜仁格日樂介紹,由于近期巴彥淖爾市境內雨水多,雨后持續高溫,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為蟲卵孵化創造了條件,烏拉特草原暴發大面積蝗蟲災害,蟲災危害程度是近幾年所罕見的。截至7月27日,巴彥淖爾市蟲害危害面積613萬畝、嚴重危害面積240.5萬畝,涉及17個蘇木(鄉鎮)、7567戶牧民、59.57萬頭(只)牲畜。

      記者在蝗災較重的烏拉特中旗采訪時了解到,全旗蝗災危害面積達200多萬畝,其中重災面積近100萬畝,平均蟲口密度為10頭/平方米,高發區蟲口密度達60頭/平方米以上。牧民王玉珍告訴記者:“我家有2000畝草場,養了500只羊。今年雨水好,蝗蟲分外多,我家1000多畝草場都出現蝗災,羊吃草越來越困難了。”

      為及時有效防治草原蝗災,巴彥淖爾市農牧部門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采用人工、機械和飛機防治相結合的方法及時開展防治工作。其中,在地勢平坦、集中連片面積大、適宜飛行的區域利用飛機防治;在地勢險峻、不適宜飛行和面積相對較小的區域采用化學藥品、生物制劑和牧雞綜合防治。

      為進一步提高生物防治效果和農牧民收入,巴彥淖爾市從7月6日開始陸續在烏拉特后旗、磴口縣、烏拉特前旗和烏拉特中旗的蝗蟲危害區域投放牧雞,累計給314戶牧民投放了1.5萬只珍珠雞。王玉珍說:“這些珍珠雞跑得快、胃口大,不僅能幫助我們盡快消滅蝗蟲,還能增加養雞收入。”目前,巴彥淖爾市蝗蟲防治工作仍在繼續。

      來源: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