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記者從自治區科技廳獲悉,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年產50萬噸內蒙古先進生物燃料項目一期工程竣工,我區首條纖維植物生物質油生產線出油。這條生產線與2008年在包頭稀土高新開發區投產的我國第一條10萬噸生物質柴油生產線相比,工藝和方法更為先進。
據專家介紹,與我國第一條10萬噸生物質柴油生產線以山桃、山杏、餐飲業廢油、動物油等非糧油脂為原料不同,這條生產線將赤峰地區的沙柳、檸條和秸稈剩余物等纖維植物的農林剩余物作為主要原料,生產汽油、柴油和煤油及系列生物基產品。這種生物質油不僅價格低、燃燒效率高、無污染而且原料資源可以再生。
據了解,我區生物質能資源儲量居全國之首。農作物秸稈產量大、保存困難,許多地區到收獲季節常將不及利用的秸稈焚燒,不僅浪費而且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生物質液化油在我國是一項開創性的全新技術,可從根本上解決對石油的依賴,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還能直接作為肥料改善土壤環境,促進農民增收。生物柴油在清潔環保方面具有的優勢是石化柴油所沒有的。年產10萬噸的生物柴油生產線,按照同類標準石化柴油定價計算,每年可創造產值超過8億元,經濟效益可達2.7億元。
來源: 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