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科技小院’的一員,我們吃住在村里,既能在廣闊的鄉村牧區學到知識,又能夠發揮所長,第一時間幫助農民解決問題。”駐扎在赤峰市巴林右旗羊業“科技小院”的內蒙古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木其爾說。
在巴林右旗,牧興牧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利民一直因肉羊品種改良沒出路而苦惱。他說,因為原始粗放的養殖方式導致羊肉品質不高,嚴重制約著產業發展和養殖戶增收致富。
趙霞作為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的研究員得知消息后,第一時間帶領科研團隊在巴林右旗設立羊業“科技小院”。這個小院不僅有專家和他們帶領的博士生、研究生,還有企業技術人員和農技推廣人員。
巴林右旗羊業“科技小院”,圍繞肉羊產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問題,開展生產全過程研究和服務,打通了科技成果轉化、技術服務推廣、鄉土人才培育的“最后一米”。
什么是科技小院?
這是一種集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于一體的研究生培養新模式——研究生培養單位把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長期派駐到農業生產一線,在完成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重點研究解決農業農村生產實踐中的實際問題,著力培養知農、愛農、興農的農業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松土、播種、開農用機……這一波嫻熟的操作并非出自“農民老把式”,而是內蒙古農業大學的研究生李嘉琪所為。
自今年4月份,李嘉琪和幾名同學走出校園,在赤峰市松山區當鋪地滿族鄉的一個院子里,和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把課堂、實驗室都搬到田間地頭,零距離幫助解決農民生產實踐中的問題。由此,“內蒙古松山谷子科技小院”正式掛牌。
“我研究的方向是以水分高效利用技術為核心,結合當地優勢作物谷子,構建谷子壟溝集雨抗旱保墑技術,形成燕山丘陵黑土地作物抗旱豐產技術模式并進行示范應用。”李嘉琪一邊查看作物的種植情況,一邊向記者介紹。
“小院”雖小,卻大有來頭。李嘉琪的“科技小院”是由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批準設立,也是赤峰市第一批獲批成立的科技小院之一。依托赤峰裕隆種子有限公司,由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內蒙古農業大學、市科學技術協會等單位共建,四級聯創共同參與,全面為農戶提供技術保障,指導農民進行高質、高產、高效生產,實現增產、增收、增效,解決農業技術推廣的最后一米問題。
科技小院給赤峰市農牧業帶來的變化是實打實的——
“今后可以讓專家在家門口指導我們養羊了,特別是給我們傳授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技術,這太方便了。”巴林右旗巴彥塔拉蘇木達罕小組養殖戶范振江高興地說道。
如今,赤峰市已建成“科技小院”5家,涵蓋番茄、谷子、食用菌、玉米等主導產業或特色產業,共入駐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等碩士、博士研究生12名,參與指導、提供技術支撐的專家教授、專業技術人員22人,涉及9個專業。
“小院”雖小,卻大有作為。“赤峰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薛瑞鳴說,今年,赤峰市將力爭成功申報建設“科技小院”2家以上,幫助科技專家長期扎根農牧業生產一線,切實解決農牧民生產實踐中的實際問題。全市將繼續擴大“科技小院”的規模和覆蓋面,建立健全“科技小院”服務機制,加強對“科技小院”成功經驗的總結推廣,賦能鄉村振興。
轉自: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