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水青山繪就呼和浩特最美生態畫卷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7-12





      “大青山的日出真是太美了。和小伙伴一起來大青山‘打卡’日出嘍!”配上日出的美景,大學生小何的這條信息迅速火爆朋友圈。“我和朋友們是從市區出發,騎車一個多小時才到大青山。五點多看到太陽冉冉升起的時候我們都很激動,在陽光照耀下,大青山層巒疊嶂,景色別提有多美了。”小何激動地說。


      連日來,每日清晨不到5時,大青山國家登山健身步道上便站滿了前來看日出的大學生。5時許,隨著天邊紅色漸濃,太陽從山巒中冉冉上升。“日出真是太美太震撼了。紅日伴著翠綠的山峰,這種純粹的浪漫,是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小何的同學崔雨涵邊說邊拿出手機不斷記錄著眼前的美景。


      隨著崔雨涵的鏡頭遠眺,七月的大青山色彩斑斕,層林盡染,景色宜人。站在大青山回望城區,美麗青城盡收眼底。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保持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在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上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不斷提升首府生態能級,讓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環境更優美,奏響新時代的綠色發展“進行曲”。


      “你看這大片的薰衣草,我不說誰能知道我是在大黑河郊野公園拍攝的呢?如今的首府,不僅在家門口為市民建了納涼、小憩的游園,還實現了我們心中‘詩和遠方’的美景,生活在呼和浩特,真是一種幸福。”市民雷鴻斌感慨地說道。


      綠水青山帶來的歡聲笑語,堅定了呼和浩特廣大干部群眾愛綠護綠的決心。2022年,呼和浩特全年優良天數達到329天,達標比例為90.1%。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水質達到或好于Ⅲ類標準的水體比例為60%;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保持100%達標;城市聲環境質量總體較好。全市森林面積達到59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3.01%,森林蓄積量820萬立方米;草地面積819.38萬畝,草原綜合植被蓋度49.74%;濕地面積達到57.3萬畝,有哈素海國家濕地公園、渾河國家濕地公園(試點)2個國家濕地公園,各項指標均達到十年來最好水平,生態狀況明顯改善。


      坐落在大青山前坡的紅山口村景色優美,村容村貌整潔。村南側一處300畝的果園里,5月初新栽種的各種果樹吐出新枝、茁壯成長。


      “新城區紅山口村原來的老杏園杏樹老化,效益不好,今年我們在生態綠帶上種植了300畝約4500株各類果樹,養護期滿后交給村委會管理,可打造春季賞花、夏季看果、秋季采果的旅游觀光采摘經濟項目,帶動當地產業發展,也是生態旅游的一部分。”新城區林草局業務股股長楊小軍介紹,生態綠帶項目是2023年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重點生態建設項目,該項目實施總面積4.12萬畝,涉及古路板管理站、成吉思汗街道辦事處、保合少鎮的14個村莊。


      市林草局局長王志強介紹,2023年,我市圍繞提升首府生態能級,構建“兩屏、四帶”城市生態空間布局,全面推進21個、總投資9.4億元的林草重點建設項目。按照統籌推進、因地制宜的思路,全面完成40.2728萬畝林草生態建設任務,確保全市林草植被蓋度穩定在35%以上。此外,我市在新城區和大青山自然保護區南部3個區塊內實施大青山前坡“生態綠帶”質量提升工程,總面積達11.2萬畝,將大青山前坡“生態綠帶”東西軸景觀節點全部串聯起來。圍繞山川增綠、生態增色、監測增智、保護增防、群眾增收,實現林草資源數量與質量雙提升。


      隨著首府生態的逐步恢復,漫山遍野的植被、品種多樣的野生動物,促進了鄉村經濟的蓬勃發展。在南部山丘地區,100多萬畝特色林果基地,成為農戶發家致富的“聚寶盆”;在北部的大青山,充分利用自然生態資源,精心布局“敕勒川小鎮”“敕勒川部落”等民宿村落,打造了“敕勒川味道”“敕勒川星劇場”等特色品牌;在果木花香里謀求產業發展,在“微田園”中發展休閑農業……


      如今的呼和浩特,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處處呈現出一幅幅美麗的生態畫卷。這畫卷,勾勒出這座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清晰路徑,展示著全市人民群眾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轉自:草原全媒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