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河套農民“水賬”越算越細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7-18





      放眼望去,方圓幾十里,只有一座紅色彩鋼房在路邊獨自佇立,周邊農田里,水滴正從黑色管道上的小孔精準地滴向玉米根部。進入房間,一位老人正在伏案看書,書桌上堆著一摞摞農業科技書籍。


      看到記者進來,老人趕緊站起來伸出了雙手。他的手掌寬大,骨節粗壯,一握就能感知,這是一位經歷豐富的老人。


      老人名叫楊福喜,今年70歲,是一名退伍老兵,也是一名有著45年黨齡的共產黨員。1979年底,他從部隊轉業回到家鄉,擔任烏拉特前旗大佘太鎮南園村生產大隊隊長。在他的帶領下,南園村農業生產排名常年穩居全鎮第一,這讓許多人誤會了他。“大家覺得我拼命干活是為了當官兒。”楊福喜呵呵地笑著。


      為了證明自己的初心使命,1995年,楊福喜辭掉職務,帶著妻子在距離南園村30多公里的額爾登布拉格蘇木開荒種地。


      “剛來這里時,眼前是一望無際的黃沙灘,我和老伴兒付出千辛萬苦,終于開墾出1000多畝土地,但由于漫灌和土質問題,農作物產量始終上不去。”楊福喜回憶,“為此,我沒少看書學習,但是咋也解決不了問題。”


      2009年的一天,楊福喜在電視上看到新疆引進滴灌技術,這讓他興奮不已,第二天他就“飛”到新疆,考察結果讓他喜出望外,可真正付諸實際時卻發現困難重重。


      “當時的滴灌技術是從比利時引進的,所有設備都需要進口,造價太高,只能忍痛放棄!”楊福喜說。終于,2010年,新疆有了滴灌設施設備廠商,他再次來到新疆。當年,他的千畝農田終于用上了滴灌,成為巴彥淖爾市第一個引進滴灌設備的農民。


      2011年,在旗政府和農業部門的支持下,楊福喜親自指導推廣,不到3年時間,烏拉特前旗井灌區便基本普及了滴灌技術。


      “一開始,我們對楊福喜引進的滴灌設備不以為然,覺得這東西根本不實用,滴出來的那點兒水肯定不夠莊稼吸收。”額爾登布拉格蘇木阿日齊嘎查種植戶阿拉騰烏拉說,“但是秋天收獲時,他家的玉米產量比我們高多了,而且省水省肥省人工,第二年大家都用上了滴灌。”


      “早些年,澆1000畝地需要雇36個人,而且澆不均勻,經常跑水。”楊福喜說,“滴灌讓‘澆地’變成了‘澆苗’,畝均節約用水量40%以上。”


      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烏梁素海南岸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時指出,河套地區條件得天獨厚,雖然不缺水,但也要節約水資源,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和節水產業,不能搞大水漫灌。


      正如總書記所言,如今的河套農民越來越會算“水賬”,就連黃灌區的農戶也用上了滴灌技術。


      在杭錦后旗三道橋鎮和平村引黃滴灌工程示范點,各類農作物長勢喜人。和平村黨總支部書記邊俊峰看在眼里,喜上心頭:“引黃滴灌工程供水保證率高、控制面積大、運行成本低,效益非常明顯,與傳統的引黃漫流相比,畝均節水45%、節約人工40%,綜合經濟效益提高了15%以上,畝均增收500元左右。”


      在五原縣隆興昌鎮聯豐村,一臺移動式引黃滴灌一體機正在田埂上作業。“功勞一大半歸滴灌”,村民張小軍踩踩腳下的地,“擰開閥門,水就順著管網,通過滴灌一滴滴地滲入到作物根部,就跟‘輸液’一樣精準高效。”


      近年來,巴彥淖爾市以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為基礎,建成引黃滴灌蓄水池46處,水肥一體化灌溉面積29.7萬畝,大力推廣移動式引黃直濾滴灌技術,配置移動式引黃直濾滴灌設備768臺,覆蓋面積56.6萬畝,引黃滴灌面積累計達到86.3萬畝。


      滴灌技術僅僅是農藝節水的縮影,在巴彥淖爾,多種深度節水控水措施正在實施。


      這幾天,內蒙古河套灌區水利發展中心烏蘭布和分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忙著核算轄區內夏灌水量,并計算每條渠的節水情況。今年,巴彥淖爾市在磴口縣開展水權精準確權和水權交易試點工作,計劃安裝29套智能測控一體化閘門,目前已安裝9臺。


      “安裝智能測控一體化閘門,可以大大降低用水時間、提高用水效率,大幅度提高測流、量水的精度,預計年節水量達1000萬立方米,節水效益達309萬元。”磴口縣深度節水控水用水權交易改革試點項目技術負責人孟慶喜介紹。


      據了解,為促進水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巴彥淖爾市推動建立用水權交易平臺,通過實施水權精準確權和水權交易試點項目,灌區將用水指標細劃分解到各條灌溉水渠,再按指標分配到戶,節約下的水指標可以通過項目的水權交易平臺進行交易,推動水資源配置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轉變。


      “在黨的好政策下,村里實施了節水控水改革項目,實現了用明白水、繳明白費,大家的節水意識明顯提高,用不了的水還可以交易,讓我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磴口縣渡口鎮大灘村的村民們由衷感激。


      嚴格用水總量和強度控制、加快推進工程節水、大力推廣農藝節水、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加強科技創新引領……一項項強有力的舉措,彰顯出巴彥淖爾市打好深度節水控水攻堅戰的決心與勇氣,農田灌溉從論天、論畝到論時、論滴,從“澆地”到“澆苗”,從“浪費水源”到“余水換錢”,河套農民“水賬”越算越細。


      轉自:草原全媒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