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結束的呼和浩特市銀企對接現場會上,19家駐呼金融機構和呼和浩特市100多戶中小企業通過面對面對接,現場共簽約貸款協議126項,涉及金額201.26億元,緩解了當前中小企業融資難、發展乏力的困難。
面對今年以來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呼和浩特市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通過強優勢、補短板、抓重點三大抓手,力促全市經濟加快回升。
充分發揮服務業優勢,優化存量,擴大增量,強化優勢產業、優勢行業對整體經濟的支撐和拉動作用。繼續加快
金融保險、現代物流、會展旅游、云計算、總部經濟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不斷提升現代服務業對第三產業發展的貢獻率。同時,加大對萬達廣場二期、海亮廣場二期、紅星美凱龍等一批大型商業綜合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不斷優化、提升消費市場服務功能,為實現拉動內需創造良好的消費環境。
著力補齊工業發展不足的短板,推進工業經濟挖潛增效。通過狠抓現有骨干企業達產達效,特別是通過建設國際一流乳品研發和檢測中心等措施,幫助伊利、蒙牛等重點企業更好地發揮龍頭支撐作用。在政策、資金協調、用電等方
面加大幫扶力度,確保停產半停產企業盡快恢復生產。在發揮政府擔保機構作用的同時,通過銀企對接,力爭近期內再為企業解決10億元銀行貸款,幫助中小企業融資。
抓好投資拉動、項目拉動和農業發展3項重點工作,合力保增長、促發展。今年,呼和浩特市安排5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527項,總投資6363億元,計劃完成投資1225億元。1至5月份,開復工275項,完成投資1475億元。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云計算數據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全面開工。中國石油500萬噸煉油擴能、創維和
TCL各300萬臺液晶顯示器、FB12高強有機纖維產業化等一批帶動力強的項目,將在年內建成投產,為增強經濟發展后勁奠定基礎。針對當前房地產發展現狀,在國家宏觀調控和政策范圍內,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通過加大城中村改造、棚戶區改造力度,確保房地產市場的剛性需求。加快現代農牧業發展,確保今年奶牛新增頭數達到7萬頭以上,蔬菜保護地新增規模達到5萬畝以上,農民收入水平較上年增長15%。加大扶貧開發力度,重點抓好30個整村推進扶貧項目,使貧困地區面貌發生較大變化。記者賈永強
相關評論
優勢做強 重點推進 形成合力
在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怎樣逆勢而為、搶抓發展機遇?呼和浩特市給出的答案是:突出科學發展主題,集中精力、心無旁騖地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通過“強優勢、補短板、抓重點”三大抓手,全力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應對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需要直面不足、敢于擔當。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慢進也要被淘汰。面對工業經濟下滑、財政收入增速放緩的局面,呼和浩特市在充分發揮服務業優勢,加快金融保險、現代物流、云計算等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同時,著力補齊工業發展不足的短板,狠抓現有骨干企業達產達效,幫助停產半停產企業盡快恢復生產,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優化了存量,擴大了增量,實現了工業經濟挖潛增效,有力推動了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
保增長、促發展,需要突出重點、扎實推進。呼和浩特市的具體實踐表明,實現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等多項重大指標的前移,不僅要抓大項目,還要抓高質量項目;不僅要支持和引導企業加快實施技改、提升品質、擴大產能,還要綜合運用信貸、稅收等政策,因企制宜,拿出具體可行的扶持措施,促進企業降低成本、擴大生產、提質增效。
經濟發展的過程,就是一個轉化現實優勢、挖掘潛在優勢、創造競爭優勢的過程。全區上下一定要清醒認識當前經濟形勢的嚴峻性和復雜性,全力以赴做好保增長的各項工作。從領導到群眾,直面現實,不遮不掩,不抱怨客觀條件,實事求是找自身原因,認認真真謀發展之策,扎扎實實從身邊做起,我們就能夠形成保增長、促發展的強大合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
來源: 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