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8日,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位于呼和浩特南郊的昭君墓參觀游覽 ![]() 進入暑期旅游旺季,位于呼和浩特市的中國首座匈奴文化博物館內游客絡繹不絕 進入7月,隨著暑期旅游市場升溫,擁有大漠風情、草原秀色和眾多歷史文化古跡的內蒙古再次迎來旅游旺季。在逐年遞增的“草原游客”中,越來越多的境外游客加入其中,而這種趨勢也正在促使內蒙古旅游產業面向國際市場的轉型提升。 內蒙古迎來旅游旺季自然風景和人文特色引世界游客 盡管年初的持續低溫導致內蒙古今年的牧草返青期較往年推后,但充足的降水卻讓區內大部分地區牧草長勢好于往年。6月以來,以呼倫貝爾、錫林郭勒草原為代表的“內蒙草原游”再次成為各大旅行社主打度假避暑項目。進入暑期旅游季,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內蒙古優美的自然環境中感受著塞外風情和民族特色。 “近幾年,旅游團的特點是來自港澳臺以及國外的游客越來越多,為此,我們除了推出草原游,還安排了文物古跡、歷史博物館等游覽線路,讓港澳臺游客了解祖國的多民族歷史,同時也把中國的多元文化傳播給世界。”內蒙古同源國際旅行社導游鄒星宇告訴記者,隨著更多境外游客的到來,內蒙各地的旅行社、酒店、景區都在競爭中細化旅游項目,提升服務水平。 7月8日上午,來自香港的游客李育明,把自己“內蒙之旅”的首站選在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的“昭君墓”。 “小時候在學習歷史的時候,就對‘昭君出塞’這個歷史故事特別感興趣,現在能親自來到這里感受國家悠久的歷史,感覺特別好。”李育明說這是他第一次來到內蒙古,這個內陸省份的深厚歷史文化和現代化發展速度讓他感到驚喜。 境外游客不斷增加旅游產業發展欲轉型升級 近年來,隨著內蒙古自治區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和旅游宣傳力度的加大,像李育明這樣,越來越多的境外游客把旅游目的地放在這個中國草原文化的代表地區。 據內蒙古旅游局的統計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內蒙古自治區累計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數達到699.39萬人次,年均增長7.35%,旅游外匯收入21.86億美元。預計到2015年,全區將接待入境旅游人數達到200萬人次,五年累計860萬人次。 雖然,游客數量不斷增加,但是長期以來,內蒙古旅游產品較為單一,文化內涵挖掘不夠,開發層次偏低。旅游企業經營方式粗放,市場競爭能力差。旅游對外宣傳力度不大,缺少地區整體形象和旅游產品品牌效應。 面對數量不斷增加的境內外游客,內蒙古也試圖充分利用這一發展機遇,加快自身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通過不斷提升服務接待水平,來爭取潛力巨大的國際旅游市場。 內蒙古規劃推進旅游業開放產業發展再迎機遇 在內蒙古自治區今年公布的“十二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中,內蒙古就提出將全面推進旅游業的對內對外開放,進一步拓寬開放領域,提高開放層次和水平,引進國內外旅游企業來投資開發旅游業,引進國際知名品牌酒店管理公司參與旅游酒店管理,引進國內外知名旅行社來我區發展旅行社業務,增強自治區旅游經濟發展活力。 同時,位于中國北部邊疆的內蒙古還提出,未來五年要發揮自身的區位優勢,積極發展跨省區的旅游合作,與周邊省區聯合開發跨區域的旅游線路,與蒙古、俄羅斯聯合開發跨國旅游線路。積極開展互為旅游目的地宣傳,拓展市場,擴大旅游業對外開放與交流合作,提高旅游業發展水平。 今年6月29日,內蒙古再次引來世界的目光。當日,在俄羅斯圣彼得堡召開的第36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一致同意將中國申報的元上都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內蒙古不僅實現了世界遺產零的突破,也多了一張世界名片。 面對再次到來的發展機遇,內蒙古的旅游產業正在更加迫切的加快自身的轉型與提升,以嶄新的面貌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