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巴彥淖爾:量大質優現代農牧業闊步向前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9-13





      巴彥淖爾市地處北緯40度農作物種植黃金帶,發展現代農牧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近年來,巴彥淖爾市堅持規模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方向,圍繞特色產業,持續擴大數量、提高質量、增加產量,為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貢獻了力量。


      建好高效田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作為我國優質中強筋小麥主產地,近年來,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讓“中國碗”里盛上更多“河套糧”,我市出臺支持優質小麥種植補貼政策,推進小麥生產規模化、集約化。今年,全市共種植小麥79.97萬畝,小麥單產、總產與去年相比都有較大增幅。同時,我市繼續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倡議,充分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切實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550萬畝左右。


      高標準農田建設一頭連著糧食安全,一頭連著農民增收,是推進鄉村振興、助力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舉措。今年,我市實施93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河套灌區入選整灌區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通過項目實施,我市糧食單產將高于全區平均水平,1/3的糧田將達到“噸糧田”標準。


      在烏梁素海南岸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先進的農業機械化設備和數字化系統,讓農業生產不僅高質而且高效。


      烏拉特前旗農牧和科技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一方面,園區采用了北斗衛星導航自動耕種系統等多項先進農業技術,配備了大量自動化的農業機械裝備;另一方面,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和科學種植模式,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增加了農民收入。


      今年以來,巴彥淖爾市按照“七新六結五統四控三區兩增一訂單”建設模式,全力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設各級各類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示范片113個。園區內集中示范展示推廣31大類95個優良品種、26項農業生產重點適用技術,建設農作物“看禾選種”平臺6個,展示農作物新品種1318個。


      巴彥淖爾市還將科技創新作為園區發展的主攻方向,積極探索示范應用物聯網、互聯網、云計算等智能技術,建設農牧事業發展數據平臺,開展數據分析預判,指導農業精準生產,服務農業管理決策,推動智慧農業升級,建設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智能化、特色化的現代農牧產業園區。


      發展現代農業要向節水要效益。近年來,巴彥淖爾市以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為基礎,不斷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2022年,全市共實施引黃滴灌試點項目16個,“水肥一體化”技術覆蓋面積達309.26萬畝,經過運行,試點區實現節水30%、節肥30%、節藥20%,千畝地灌溉用工由100人減少到5人,大田作物每畝增收約500元;新增“水肥一體化”面積53.6萬畝,實現農田節水0.9億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478。


      高效節水農業需要科技支撐。今年,巴彥淖爾市通過建設節水農業科技示范園區,聚合農藝節水、工程節水、管理節水等措施發展高效節水農業,投資4800萬元,在臨河區、五原縣、烏拉特前旗、杭錦后旗、磴口縣5個旗縣區建設7個節水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目前,園區已經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實現節水技術應用率100%、農業生產“四控”技術全覆蓋,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優勢特色農作物灌溉技術集成體系。


      下一步,巴彥淖爾市將全力推進強農惠農“九大工程”,加快整灌區推進高標準農田國家試點工程建設,推動鹽堿地改良改造和綜合利用,積極爭取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后備耕地開發等項目,利用5年左右時間把全市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集中連片、穩產高產、節水高效的高標準農田,“十四五”末糧食產量力爭100億斤。


      奏響新“牧歌”


      肉羊飼養量和出欄量均居全國第一;全國地級市中唯一能夠四季均衡出欄的肉羊養殖與加工基地……近年來,我市把肉羊產業作為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支柱產業,重點發展肉羊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肉羊繁育和高效生產經營模式。截至2022年底,我市肉羊飼養量2265萬只,其中存欄1007萬只,出欄1258萬只。2022年我市羊肉產量30.4萬噸,產值超過180億元。


      從“舍飼圈養”到“規模養殖”,從“粗放喂養”到“有機配方”,從“單一生產基地”到“產業示范園”……如今,巴彥淖爾市肉羊屠宰加工企業、規模化養殖龍頭企業與農牧民探索形成了訂單契約型、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型、企業+基地+農戶型、服務協作型、股份合作型、公司+牧場+農牧戶型等利益聯結模式,涌現出五原縣青青草原公司“養殖基地租用”模式、臨河區富川公司“投資入股”合作模式、草原宏寶公司“風險共擔、互利共贏”經營模式、金草原公司“放母收羔”模式等一批引領農牧業產業發展的新典型,緊密的合作模式讓養殖戶收入大幅提高,公司養殖規模迅速擴大。


      奶牛存欄量達到30.19萬頭、增長39.5%,原奶產量達到112.35萬噸、增長30.2%;磴口縣、杭錦后旗成為全國奶業生產能力提升整縣推進縣……2022年,巴彥淖爾市奶業振興跑出了“加速度”。


      近年來,巴彥淖爾市按照“種好草、養好牛、產好奶、建好鏈”的工作思路,整體推進奶業振興,著力打造“從一棵草到一杯奶”全鏈條發展格局。2022年,全市優質飼草種植面積達170萬畝,可提供青干草500多萬噸,共有持證飼料生產企業57家,年設計加工能力400多萬噸,飼料產品有7大系列110多個品種。依托伊利、蒙牛等大型乳品加工企業,布局高質量奶源基地,已建成規模養殖場118家,正在推進的10萬頭奶牛產業園區全部建成后,全市奶牛規模養殖場將達到125家。在奶業振興政策推動下,我市奶牛養殖進入高速發展期,截至2022年底,全市奶牛存欄突破30萬頭,日產奶量達到3500噸,奶牛平均單產達到10噸,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2.4%。全市有乳制品加工企業12家,日加工生產能力達3800噸左右,其中有機奶加工量達到1000噸,產品涵蓋液態奶、酸奶、奶茶粉、休閑奶制品等。


      今年,巴彥淖爾市將加快建設優質奶源基地,不斷完善磴口縣、杭錦后旗、烏拉特前旗4個10萬頭乳業園區建設,打造現代化高端奶源生產基地;新建不少于3家規模化奶牛養殖場,新增奶牛3萬頭,奶牛飼養量將達到33萬頭以上,奶產量達到120萬噸以上,到2025年全市奶牛存欄計劃達到40萬頭以上,原奶產量達到160萬噸以上;強化飼草基地建設,加快草畜一體化發展,以農牧交錯帶、傳統養殖優勢區為重點,推廣全株青貯玉米、優質苜蓿、燕麥種植,大力實施天然草原能力提升工程、飼草種業質量提升工程,到2025年優質苜蓿達到30萬畝、全株青貯玉米達到100萬畝、飼用燕麥達到50萬畝,人工羊草達到10萬畝,優質飼草自給率達到85%以上。


      轉自: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