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漫步在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居延海濕地的湖邊棧道,眼前的蘆葦郁郁蔥蔥,湖水清透,魚游淺底,鳥翔天際,景致怡人。
近年來,阿拉善盟堅持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河湖生態保護修復取得積極進展。如今,“美麗河湖”讓百姓盡享“綠色福利”。
“沒想到,在這茫茫戈壁沙灘還有這樣讓人流連忘返的景色!真是應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千古名句。”看著眼前的美景,河南游客王明陽感慨不已。
見證了居延海濕地變化的濕地保護執法大隊隊長徐志剛更是深有感觸,他告訴記者:“還記得十幾年前的居延海,沙海茫茫,寸草不見,一片荒涼。如今,國家實施黑河水量調度和配套水利工程建設,居延海濕地生態系統得到了恢復,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
隨著居延海生態環境的不斷好轉,絕跡近10年的候鳥故地“重游”,湖邊灰雁、黃鴨等已經形成一定種群規模,鳥類種群數量不斷增加。
近年來,隨著水生態持續向好,到額濟納旅游觀光的游客持續增多,當地群眾通過開辦農家樂、民宿客棧及出售旅游商品和發展觀光產業等,吃上了“生態飯”,開啟了“致富門”。
“有了良好生態環境,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我們銷售農畜產品,一年可增收5萬多元。”額濟納旗農民劉勇高興地說。
水生態持續向好的背后,是阿拉善盟全面推進水環境治理工作、共創美好生態的成果。阿拉善盟堅持以規劃引領水利建設,積極發揮水利內生動力,不斷完善水生態環境保護治理體系,通過制定《阿拉善盟水利發展“十三五”規劃》《阿拉善盟“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阿拉善盟“十四五”水資源配置利用方案》《阿拉善盟主要河湖管理保護重點工作臺賬(2021—2025)》等,搶抓建設機遇,夯實水利基礎,相繼實施內蒙古中西部地區節水增效建設項目、農村牧區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牧區儲水窖工程等一批民生水利工程,從根本上改善農牧區生產生活條件。騰格里沙漠東緣等11條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項目完成綜合治理面積115平方公里,重點區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經過多年努力,黃河內蒙古阿拉善盟應急分凌(洪)工程前期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烏蘭布和沙漠生態鎖邊引水工程推動順利,黃河西岸補水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我們每天都會帶著孩子來這里欣賞美景,呼吸新鮮空氣,心情特別舒暢。”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鎮居民楊欣怡,在巴音湖邊悠閑漫步,享受茶余飯后的美好時光,感受這一方湖水帶來的青蔥蓊郁和夏日清涼。
在提升城市水環境方面,阿拉善全盟各級水務部門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落實河湖長制為抓手,圍繞地表水、地下水、飲用水和城市黑臭水體等水環境治理階段性目標,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掀開了城區治水新篇章。“十三五”期間,該盟實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任務187個,黃河阿拉善段和額濟納河各斷面水質均穩定在Ⅲ類標準,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自治區下達的指標范圍,全盟無劣Ⅴ類水體和黑臭水體。全盟完成主要水污染物減排項目70個,其中化學需氧量減排項目35個、氨氮減排項目35個,累計削減化學需氧量1094噸、削減氨氮排放量85噸。
河流之變,帶來的是全域環境的“蝶變”。隨著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秀美水韻風光潤色著阿拉善大地,大大小小的河道中清水潺潺,它們如同一條條生態廊道,賦予了阿拉善靈動之美。
轉自:草原全媒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