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開魯縣:“新農人”架起辣椒產業“致富橋”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0-25





      “人們常說,貨好價就高。目前,我們合作社接貨都是根據辣椒的質量和品質來定價的。”眼下,通遼市開魯縣紅辣椒陸續進入采摘晾曬加工期,“新農人”張亞玲正在直播間里同鄉親們暢談辣椒的品質和價格情況,分享辣椒常見病害防治小技巧。


      像這樣的直播培訓,張亞玲和她的團隊每天都會定時開展,直播間日觀看人次接近4000。張亞玲通過傳授辣椒實用技術,促進更多農戶就業增收,助力當地辣椒品質提升。


      據了解,開魯縣種植紅干椒已有60多年歷史,是我國縣域種植紅辣椒面積最大的地方,也是我國北方最大的縣域紅干椒生產、銷售集散地,被譽為“中國紅干椒之都”。張亞玲是土生土長的開魯人,過去以種植紅干椒和玉米為生,如何提升辣椒品質?如何讓椒農過上好日子?帶著這些疑問,2010年張亞玲外出參觀考察,學習先進經驗做法,從椒農逐漸轉型為集技術指導、辣椒收儲為一體的辣椒經紀人。


      辣椒經紀人承接上游辣椒種植與下游辣椒終端銷售,扮演著中樞橋梁的特殊角色。每年8月至10月,新辣椒大量上市,是辣椒經紀人最忙的時候,收購、烘干、出售都有他們的身影。張亞玲依靠誠信經營,廣受客商和椒農的認可。2017年,張亞玲成立了開魯縣江輝紅干椒種植合作社,把封閉分散的農業生產和開放的交易市場連接起來,幫助更多農戶發家致富。乘著互聯網的東風,張亞玲和她的團隊通過網絡直播,將紅干椒從種到收的技術全過程傳遞到千家萬戶,這一創新舉措,不僅讓張亞玲帶領的合作社在自治區第六屆農村牧區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中脫穎而出,也促進了當地椒農增收。


      “張亞玲總是盡可能地幫我們賣個好價錢,我們從來不愁辣椒賣不出去。在她的技術指導下,我們種的紅干椒品質一年比一年好,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開魯縣吉日嘎郎吐鎮保和村椒農邢艷龍感激地說。


      張亞玲將開魯縣紅干椒賣到了全國各地,年銷售量達到2000多噸。她說,自己的事業能有如今的規模,除了得益于辣椒的品質好,更離不開開魯縣發展辣椒產業的決心。


      近年來,開魯縣逐步完善科技體系,編制A級綠色食品紅干椒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實現了紅干椒高質量標準體系、紅干椒全程質量控制體系、農業高效節水、高壟覆膜技術、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綠色生態防治等一系列綠色生產體系全覆蓋;成為我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國家級出口紅辣椒質量安全示范區、全國辣椒產業十強縣;擁有紅干椒地方標準體系、生態原產地和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雙認證”;每年紅辣椒種植面積穩定在60萬畝以上,其中鮮椒20萬畝,干椒40萬畝,年均辣椒產量30億斤,“開魯紅干椒”公共品牌價值達到19.64億元。


      “咱們開魯縣還有周邊旗縣有些老年人,雖然腿腳不便,但可以跟著我一塊干,掰辣椒把兒,一個月能收入3000多塊錢。”張亞玲說道。


      辣椒產業的發展壯大,促進5萬余人在紅辣椒全產業鏈就業,年勞動力務工收入達3.6億元。對村里很多中老年人來說,每到辣椒收獲的季節,他們都早出晚歸、爭分奪秒掰辣椒把兒,比著賽干活,誰都不想放棄家門口就能賺錢的機會。紅辣椒產業不僅是富民產業,加速了開魯縣鄉村振興的步伐,更是開魯人民的幸福產業,映紅了開魯人民紅紅火火的好日子。


      “今年去青島參加辣椒世界博覽會時,就數我們開魯縣辣椒展廳那塊兒是最紅紅火火的,那一刻我感到非常自豪,我對咱們開魯縣辣椒產業信心十足。”張亞玲言語中透著自豪。


      開魯縣辣椒產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像張亞玲一樣緊跟時代、不斷成長的新型農業人。張亞玲說,“新農人”已經成為她引以為傲的一份職業,一人富不算富,她要帶領鄉親們在鄉村振興路上闊步前行。


      “我會更加努力學習,深度挖掘和開拓辣椒市場,爭取讓開魯縣辣椒產量和品質進一步提升,讓農民真正富起來,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助力開魯縣紅色產業,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追求和奮斗的目標。”張亞玲說。


      轉自: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