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通遼百姓開始享受生態紅利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0-29





      在通遼市開魯縣,10萬畝塞外紅剛剛收獲完畢,這些外形美觀如雞心狀、口感鮮香脆甜的水果當地又稱為雞心果,它不僅在國內熱銷,而且還得到了國際市場認可,遠銷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


      “今年,我們的鮮果銷售產值達到了2.4億元,通過果品的儲藏和殘次果加工,預計到年底產值能突破3億元。”開魯縣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林業工作站站長孫世民說道。他告訴記者,這些果樹用地是改造的低產低效林,既改善了生態環境,又提高了農民收入。


      通遼地處科爾沁沙地腹地,是全國生態比較脆弱的地區之一。經過多年的堅持不懈努力,科爾沁沙地在全國四大沙地中率先實現了良性逆轉,林草植被蓋度逐年增加,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通遼積極開發享用生態紅利,林果、綠色種養、生態旅游等產業已成為部分地區的支柱產業。


      金秋時節,位于科左后旗境內的科爾沁沙地“雙百萬畝”綜合治理工程努古斯臺項目區內樹木蔥郁,在晨曦的照耀下,伊和淖爾湖水碧波蕩漾,數百只水鳥在湖面覓食、嬉戲,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


      “過去這里都是沙地,經過十年的治理,沙窩子變成了綠色林海,生態環境好了,野生動物也多了。”努古斯臺項目區護林員郭力說道。


      如今,經過治理的努古斯臺項目區不僅吸引了赤狐、天鵝、秋沙鴨等多種野生動物來此棲息,也成為通遼及周邊地區居民休閑旅游的好去處。


      隨著生態好轉,科左后旗的生態旅游產業開始蓬勃發展。該旗文旅局副局長楊曉東介紹:“今年中秋、國慶雙節期間,科左后旗2家4A級景區接待游客19000余人次,同期增長389%。接下來,將堅持‘生態+文旅’融合發展模式,推出‘綠水田園、樂游后旗’特色旅游線路,推動重點景區提檔升級。”


      借助通達沈陽、長春等東北各大城市的交通便利,通遼景色宜人的綠水青山,正吸引大批周邊城市游客前來觀光旅游,釋放出越來越多的生態紅利。


      轉自: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