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首例轉基因“低乳糖奶牛”在內蒙古農業大學誕生


    時間:2012-06-11






      內蒙古農業大學生命科學院生物制造重點實驗室9日向媒體宣布,他們培育的世界首例轉乳糖分解酶基因奶牛誕生,并健康成長;此成果為培育“低乳糖奶牛”新品種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基礎。

      9日下午,在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郊外的一個奶牛繁育基地,記者看到新誕生的轉基因“低乳糖奶牛”牛犢時,它正在一個大牛欄里與同伴嬉戲,并不時鉆到其母親腹下吃奶,看上去它與一般的黑白花奶牛牛犢沒什么兩樣。

      這個取名為“拉克斯”的轉基因牛犢誕生于2012年4月24日,目前很健康。

      據內蒙古農業大學生命科學院動物生物技術重大專項項目負責人之一的張立教授介紹,這個取名為“拉克斯”的轉基因牛犢誕生于2012年4月24日,目前很健康。

      張立說,2011年5月,他們的科研團隊在一頭黑白花奶牛懷孕45天的一個胎兒中提取了成纖維細胞,然后在實驗室通過一個轉染程序,把乳糖分解酶基因轉到該細胞中,接著建成含有轉乳糖分解酶基因克隆牛胚胎;2011年7月,將其移植到受體母牛體內并使其成功懷孕。懷孕283天后,受體母牛正常分娩,“拉克斯”誕生。

      “乳糖分解酶,可以將乳糖分解為被任何人利用的半乳糖和葡萄糖。”張立說,人群中有部分人因缺乏乳糖分解酶而不能飲用鮮牛奶,其原因正是由于牛奶中含有乳糖。當人體內乳糖酶含量缺少時,鮮奶中的乳糖在腸道中就不能被吸收利用和發酵,從而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引起腹脹、腹痛,導致腸胃不適、消化不良。因此,這部分人對牛奶敬而遠之。“低乳糖奶牛”的誕生,有望給患有“乳糖不耐癥”的人群提供“放心奶”。

      張立說,他們對“拉克斯”進行的檢測鑒定顯示,乳糖分解酶因子已在其體內充分表達。待它長到25個月、正常產犢后,即可生產低乳糖牛奶。

      由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周歡敏帶領的這個團隊,去年共對14頭奶牛實施了轉乳糖分解酶基因胚胎移植,3個月妊娠檢查懷孕7頭,妊娠率高達50%。2012年4月,懷孕到期共產牛犢5頭,產犢率達36%。經過鑒定,5頭牛犢中有3頭轉乳糖分解酶基因成功表達,但另2頭在誕生24小時內夭折。

      周歡敏說,“低乳糖奶牛”的利用前景可觀,能生產不含乳糖或低乳糖牛奶的奶牛新品種,勢必會產生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來源: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