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運行穩進提質,發展動能持續增強,轉型升級步伐加快……2023年,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經濟發展穩中有進、持續向好,經濟運行量質齊升,農牧業生產連穩連豐,發展動能持續增強,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創下7年來最高水平。通遼市以經濟發展的新動能,跑出了跨越追趕的加速度,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發展的亮眼答卷。
蓄積動能 優化服務強產業
戶外數九寒天,廠房內熱火朝天。在位于通遼市科爾沁區的龍馬高端裝備制造基地,工人們干勁十足,焊接、風機葉片制造等多條生產線馬力全開,各個生產班組正按照訂單需求進行生產作業。
該基地以生產風電裝備零部件為基礎,已引進上下游企業11家。內蒙古通遼科爾沁工業園區投資促進局局長張也弛說:“通過對行業龍頭企業的招商引資,帶動產業鏈企業抱團集聚,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在當地已聚鏈成勢。”
從正式簽約到項目開工建設,這個被列為內蒙古自治區重大項目的裝備制造基地,僅僅耗時數月便快速落地。當前,項目投資已從100億元擴大到336億元。“良好的營商環境,堅定了企業擴大投資的信心。”內蒙古龍馬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曲鋒增說。
近年來,通遼市大力優化營商環境,結下產業發展的碩果。2023年,通遼市簽約引進千萬元以上項目570個,預計到位資金360億元以上,按可比口徑增長50%以上。全年開復工重點項目236個,建成投產82個,新增規上企業37戶、自治區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0.5%。
“產業集群迅速發展,形成強有力的產業發展合力,這離不開通遼市將2023年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爭優年,全市各級政府齊心為企業做服務,在招商引資中取得重要成效。”通遼市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局局長王欣欣說。為給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通遼市以“管家式”服務、大數據手段,優化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以清單梳理等方式,強化企業需求跟蹤督辦,增強招商及政務服務質量。
從2020年的40%到2023年的70%,通遼市招商引資項目投資額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例近乎翻番。2023年,通遼市投產項目168個,這一數據是2020年的5.4倍。招商引資項目三年累計投產項目386個,帶動稅收近170億元,解決就業崗位近5萬個。通遼市也榮獲“2023中國營商環境創新示范城市”榮譽。
連穩連豐 打造現代農牧業強市
眼下正值“貓冬”的農閑時節,種糧大戶馬忠臣卻閑不下來:準備采購春天用的農資,維修保養合作社的大型農機……馬忠臣是通遼市匯民盛豐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2021年被農業農村部評選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個人”。
2023年,通遼市科爾沁區遭遇春旱,但馬忠臣的合作社仍喜迎豐收。“是科學種植起了大作用。”說起通過科學種植模式來提高玉米單產,他如數家珍:“選用密植品種,每畝達到6300株以上;導航播種,確保株距整齊劃一;滴灌水肥一體化,既節水又省肥……”
通遼市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居內蒙古各盟市之首,素有“內蒙古糧倉”的美譽。近年來,通過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栽培與生理創新團隊等專家團隊合作,通遼市積極建設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田、優質高效增糧田、節水增糧整村推進萬畝片等工作,提升了產量,也節約了各類損耗。
2023年,通遼市新建高標準農田56萬畝,玉米千畝方、萬畝片示范區單產分別達到2493斤和2367斤,再次刷新東北春玉米區紀錄,全年糧食總產達到189億斤,實現“二十連豐”。
作為肉牛存欄占內蒙古自治區總數近半的肉牛大市,通遼市加快推動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打出創建“全國肉牛產業第一重鎮”的口號,在品種選育、育肥、屠宰、品牌賦能等方面著力。
“2023年,通遼市肉牛存欄、育肥分別達到385.8萬頭和31.5萬頭,育肥和屠宰規模分別增長85%、46.5%。”通遼市市長奇·達楞太介紹,肉牛全產業鏈產值達到404.9億元,增長15.6%。“通遼肉牛”品牌價值達267.8億元,穩居全國畜產品區域品牌首位。
綠色引領 產業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
綠色,是通遼市的底色。2023年,通遼市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導向,全力推進科爾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吹響打好科爾沁沙地殲滅戰的沖鋒號,拉滿綠水青山的“飽和度”。
如何從綠色產業中獲得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通遼市2023年攻堅研究的課題。
畝效益超過1800元的中科羊草,讓本土草逆襲成為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贏的“香餑餑”;內蒙古自治區首個通過國家森林認證的經濟林樹種——“塞外紅”小蘋果,豐產期畝效益超過8000元,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果;沙漠種沙棘,沙棘做藥材、保健品、飲料,讓沙窩窩里的“金豆豆”身價倍增……
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通遼正以科爾沁草原保護和修復為基礎,進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通遼探索:全市木材加工業年產值5億元、果品產業年產值達13億元、林木種苗花卉培育年產值6億元、藥材種植年產值10億元,生態旅游產業年產值達30億元,綠水青山的“含金量”持續升高。
2023年,通遼市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優勢特色產業轉型升級。新能源裝機規模突破千萬千瓦,全區首個全釩液流儲能電池項目建成投產,綠色鋁基新材料和玉米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獲批自治區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綠色引領,結出高質量發展的碩果。2023年,通遼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完成1610億元左右,增長5.5%左右,創7年來最好水平。實施重點項目612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3%,增速連續兩年居全區第一方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邁上百億臺階。
“現代化通遼建設正在邁出堅實步伐。”奇·達楞太說,全市上下加快發展、大抓發展的底氣足、信心強,在統籌好“穩”與“進”、協同好“立”與“破”的同時,通遼市將在新的起點上,“全力跑出跨越追趕加速度,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通遼新篇章”。(記者 劉懿德 賀書琛 連振)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