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2億噸級煤炭生產基地——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地下200米深的采煤工作面,采煤機滾筒高速運轉,開采出的煤炭沿著皮帶源源不斷送出。裝車站點,萬噸運煤專列駛向全國各地。
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總調度室副主任李海龍說,去年入冬以來的能源保供關鍵期,神東煤炭13座礦井、11個選煤廠、18套快速裝車系統均做好準備,確保煤炭生產、裝車、外運一體化高效運行。
作為重要煤炭生產基地的內蒙古自治區,承擔全國20多個省區市能源保供任務,當前正充分釋放優質產能,煤炭日均產量超過300萬噸。
自治區政府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區煤炭產量12.2億噸,完成9.45億噸保供煤任務,煤炭保供量及外送量居全國第一。
“今年自治區保供煤任務已落實到各煤礦,煤炭供應中長期合同已簽訂完畢。”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運行協調處處長王杰說。
2023年12月7日,鄂爾多斯市東勝區的內蒙古億利一道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工人在生產車間內駕駛叉車搬運產品。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在做好傳統能源保供的同時,內蒙古也著力發展綠色低碳的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產業。目前內蒙古新能源總裝機規模超過9200萬千瓦,2023年新能源新增裝機3128萬千瓦,去年新能源發電量超過1600億千瓦時,均居全國第一。
在通遼金風風電設備科技有限公司的車間內,工人們正在生產線上緊鑼密鼓地組裝風力發電機組的主機。
“這款產品采用上風速、三葉片、水平軸、中速傳動設計,具有安全可靠、環境友好、對電網適應性強等特點。”該公司副總經理趙習偉說。
成立于2021年的通遼金風風電設備科技有限公司是金風科技的全資子公司,2023年在通遼市科爾沁區蒙東(通遼)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基地落地。
廠區內配置了生產6兆瓦至10兆瓦的整機制造生產線。“企業去年10月實現整體量產,目前已生產100多套主機產品。”趙習偉說。
當前,通遼市已形成涵蓋風力發電機、風機齒輪箱等26個子項目的風電裝備制造全產業鏈。
在新能源產業領域,內蒙古以全產業鏈思維,在抓好新能源開發建設的基礎上,著力發展新能源裝備制造等關聯配套產業。
呼和浩特市太陽能硅材料、太陽能電池組件智慧工廠等項目正加緊建設。包頭市40多家晶硅企業形成從多晶硅、單晶硅到電池片、組件的完整產業集群,各環節就地轉化率達60%以上。
據自治區政府介紹,2024年,全區新能源全產業鏈力爭完成投資3000億元,新增裝機規模4000萬千瓦以上。
“我們要持續做好能源保供工作,大力推動新能源建設,加快能源綠色轉型步伐。”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副局長張占軍說。(記者于嘉)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