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區的龍馬高端裝備制造基地,年產30萬噸精密鑄件項目生產線點火成功,第一爐鐵水順利出爐。其他車間內,焊接、風機葉片制造等多條生產線馬力全開。
從正式簽約到開工建設,這個被列為內蒙古重大項目的裝備制造基地,僅耗時數月便快速落地。當前,項目投資已從100億元擴大到336億元。“正是良好的營商環境,堅定了我們企業擴大投資的信心。”內蒙古龍馬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曲鋒增說。
近年來,通遼市大力優化營商環境,持續結下產業發展碩果。2023年,通遼市簽約引進千萬元以上項目570個,預計到位資金360億元以上,按可比口徑增長50%以上。通遼市投產項目168個,這一數據是2020年的5.4倍。
和工廠同樣熱火朝天的,還有“貓冬”變“忙冬”的新農人。
通遼市匯民盛豐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馬忠臣剛銷售完2023年豐收的玉米,就到處忙活著采購農資、維修農機。
2023年,通遼市科爾沁區遭遇春旱,但馬忠臣的合作社仍喜迎豐收。“是科學種植起了大作用。選用密植品種,每公頃達到9.45萬株以上;導航播種,確保株距整齊劃一;滴灌水肥一體化,既節水又省肥……”
通遼市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居內蒙古各盟市之首,素有“內蒙古糧倉”的美譽。近年來,通過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的專家團隊合作,通遼市積極推進建設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田、優質高效增糧田、節水增糧整村推進萬畝片等工作,既提升了產量,也節約了各類損耗。
2023年,通遼市新建高標準農田3.7萬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達到94.5億公斤,實現“二十連豐”。
綠色,是通遼市的底色。2023年,通遼市全力推進科爾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
中科羊草讓本土草逆襲成為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贏的“香餑餑”;內蒙古自治區首個通過國家森林認證的經濟林樹種--“塞外紅”小蘋果是名副其實的致富果;沙漠種沙棘,沙棘做藥材、保健品、飲料,讓沙窩窩里的“金豆豆”身價倍增……
綠色引領,結出高質量發展的碩果。2023年,通遼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完成1610億元左右,增長5.5%左右,創7年來最好水平。通遼市市長奇·達楞太說,全市在統籌好“穩”與“進”、協同好“立”與“破”的同時,在新的起點上,通遼市正邁出堅實步伐。(記者 劉懿德 賀書琛 連振)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