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大力推進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建設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4-11





      清明時節,位于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烏拉蓋管理區的哈拉蓋圖農牧場開始陸續返青。前幾年治理的沙化草地已有了明顯成效,曾經斑駁的"風蝕坑"已經被郁郁蔥蔥的植被覆蓋,整個草原裸沙面積減少95%以上。"能達到當下的效果,標準化治理功不可沒。這幾年,我們廣泛應用地方標準《沙化草地治理技術規范》,先后在烏拉蓋管理區、東烏珠穆沁旗等地治理沙化草地3.3萬余公頃,在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蒙草集團草原生態系統研究院院長陳翔信心滿滿地說。


      近年來,內蒙古市場監管局從標準化示范帶頭、能源礦產綠色循環生產、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晶硅產業等多方面入手,創新思維模式、細化工作舉措,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從年初開始,我們圍繞荒漠化防治、防沙治沙等重點領域,組織開展2024年內蒙古高質量標準體系征集工作。現已征集到'科爾沁沙地殲滅戰林草技術高質量標準體系''科爾沁沙地、渾善達克沙地綜合治理標準體系''防沙治沙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內蒙古荒漠化防治成效評估標準體系'等申報項目。"內蒙古市場監管局標準化處處長費毅表示,這些申報項目要經過專家評審論證,最終形成防沙治沙綜合治理和評價標準體系,對內蒙古防沙治沙將起到綜合防治、標準先行的作用。


      內蒙古自治區已經發布實施的《草甸草原放牧退化定量評估方法》《沙化草地治理技術規范》等22項荒漠化防治地方標準,為國家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奠定了標準化基礎,起到廣泛的示范帶頭作用。


      同時,針對內蒙古鋁、銅產業發展現狀和企業面臨的"急難愁盼"問題,市場監管部門近年來圍繞能源礦產綠色循環生產,在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發展等方面作出積極探索。構建2項鋁產業和銅產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標準體系,收錄近1500余項產業所需關鍵標準,確保鋁銅產業鏈條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先后研制形成3項鋁產業節能技術標準、4項銅產業減污降碳標準和5項鋁銅產業清潔低碳綠色評價標準,填補了我國鋁銅產業標準化技術空白。


      治沙與光伏一直有著先天的資源互補優勢,而晶硅材料又是光伏產業的前端和基礎。為推動解決晶硅產業發展中的重點質量技術問題,內蒙古市場監管局統籌運用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質量管理等要素,在包頭市試點建設的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基地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內蒙古市場監管局質量發展局局長劉勇介紹,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基地試點(晶硅材料)獲批建設以來,包頭市檢驗檢測中心與內蒙古通威、弘元新材料兩家聯建單位按照"邊探索、邊實踐、邊建設、邊總結"的工作思路,取得了多方面成效。包括對13家光伏頭部企業進行了調研走訪,繪制了"兩圖三單",即產業鏈全景圖和質量圖譜;產業鏈8大領域17個工藝環節58項內容的質量問題清單,以及對應的38項重點攻關項目清單和30項質量政策工具清單。幫助產業鏈企業梳理國家標準58項、相關領域技術參數150項,新建企業計量標準10項,制定技術標準規范7項。按照"實驗室建在產業鏈上"的工作理念,在包頭市產業集聚的工業園區新建了5000平方米實驗室,開放共享大型儀器設備51臺套。精準對接產業需求,新建了16項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新增了精密幾何量、力學動態量等9個專業領域35項技術能力。主導制定了26項團體標準、18項省級地方計量技術規范。


      為優化服務供給,內蒙古市場監管局依托質量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平臺"包檢道",開通了晶硅產業技術服務"綠色通道",平臺數據實現了與市場監管總局各大技術平臺互聯互通,免費向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放,實現了資源共享、技術共享、信息共享。目前,"包檢道"平臺注冊企業已達3296家,簽約的檢測機構38家,累計提供技術服務4.5萬項次。(閆錫坤)


      轉自:中國質量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