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上午,記者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的“促進內蒙古自治區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去年,內蒙古全區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4.2%,增速全國第一,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比例連續10年保持在50%左右,占據“半壁江山”。
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龔明珠表示,民營社消零售額占全區比重達到85.6%,進出口總額比全區增速快30多個百分點,稅收總額占內蒙古全區的54%,為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力量,民營經濟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去年,內蒙古全區民營經濟主體達到258.4萬戶,比“十三五”期末新增46萬戶,在各類經營主體中占比達到94.7%,實現了90%以上的城鎮新增就業,已經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穩定就業的“壓艙石”。民營經濟成為引領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去年,內蒙古全區規上民營制造業增加值增速高于全部規上0.9個百分點,全區培育科技領軍企業20家、民營企業占12家;1887家高新技術企業、民營企業占85.7%,民營企業已經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科技突圍”的主力軍。民營經濟涉及范圍廣、政策鏈條長、工作環節多,相關涉企職能又分散在多個部門,服務協調作用難以發揮,企業辦事有時摸不著頭腦,體制機制不健全嚴重制約了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內蒙古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還缺少管用的、解渴的政策措施,以往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文件,不同程度存在散泛空等問題,適度超前、務實管用做的還不夠。服務民營企業的氛圍還不夠濃厚,大多還停留在口頭上、講話中、文件里,尊商重商安商親商的氛圍有待于進一步提升,等等。為更好解決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困難和問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已對全區促進民營經濟工作的體制機制進行了系統性優化,成立了由自治區黨委主要領導擔任主任的自治區民營經濟發展委員會,在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設立了民營經濟發展服務局和重點民營企業黨委。目前,新機構各項工作已全面推開,重點民營企業名單也即將發布。
下一步,內蒙古將聚焦企業關切,全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持續優化發展環境,在實施重大戰略中給民營企業更大的發展空間,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給民營企業更穩定的預期,在強化精準服務中給民營企業更強的獲得感,亮出支持“自己人”的態度,拿出服務的硬招,兌現許下的承諾,讓企業得實惠、增底氣。著力從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服務要更有溫度,實打實地幫助民營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內蒙古將把“服務至上”的理念貫穿于民營經濟工作全過程,持續開展走訪服務企業各項活動,與民營企業勤接觸、多交流,真正當好企業發展的護航人、廣聯資源的牽線人、保障服務的貼心人。特別是針對民營企業限制過多、辦事繁瑣、融資困難、政府失信、拖欠賬款等一系列關切和訴求,內蒙古將耐心傾聽,有哪些困難和擔憂,就實實在在的解決,更要理直氣壯的為之撐腰。通過多種方式禮遇企業,為民營企業提供暖心服務,不斷增強企業家的榮譽感和社會價值感。千方百計為民營經濟發展開拓更大空間。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設立民營經濟發展服務局,就是要完善產業政策部門與各類民營企業的常態化溝通機制,協調不同部門的民營經濟支持政策,防范部門政策沖突與疊加等問題,進而形成有利于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系統集成政策體系。內蒙古將堅持適度超前、務實管用的原則,加快制定《自治區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條例》,并出臺一個含金量高、針對性強的政策文件,在統籌國家政策走向的前提下,積極爭取民營企業家意見,旗幟鮮明地提出一些突破性、超常規舉措,真正讓企業感到解渴、管用,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更多機遇、搭建更廣闊舞臺。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在破除“準入難”基礎上進一步解決“準營難”,進一步統籌全區民營經濟工作和重點民營企業黨的建設,協調解決自治區民營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確保惠企政策一一落實,企業訴求一一辦結,讓企業家安心、放心、舒心。(記者 閆廷)
轉自:消費日報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