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試,在全國率先開展政策性草原保險試點,覆蓋8個盟市13個旗縣,每年可為試點地區農牧民提供風險保障8.84億元,財政資金效益放大26倍……在各項政策助力下,內蒙古向“新”而行,以“質”致遠,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速推動政策紅利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用足、用好、用活國家重大區域戰略,通過不斷推進措施落實和配套出臺,政策落地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
給萬畝草原上保險,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我們這里是干旱,10年里有8、9年都是干旱,(一到開春)沙塵暴又大,現在有這個草原保險,對我們牧民來說有很大幫助。”烏拉特后旗牧民說道。
數據顯示,雖然內蒙古草原草地類面積占全國總數四成以上,但主要分布在干旱、半旱地區,降水量少,生態系統脆弱,一旦遭到破壞,恢復難、周期長。正是基于此,早在2020年11月,內蒙古九大集中分布的天然草場之一——烏拉特草原分布地烏拉特后旗迎來了內蒙古天然草原政策性保險第一單,亦是全國首例,旨在降低旱災等自然災害給生態環境、牧民生產帶來的損失。
這是內蒙古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全新嘗試,而隨著政策配套措施不斷完善,草原保險覆蓋范圍也在不斷擴大。
2021年7月,《內蒙古自治區草原保險試點實施方案》印發,明確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財政安排草原保險保費補貼,財政補貼比例達到80%,參保草原類型涵蓋三大地帶性草原類型,保險責任包括草原旱災、火災、病蟲鼠患、沙塵暴災害四類草原典型災害。2022年5月,在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發生嚴重旱災后,理賠綠色通道開通,抗旱應急小組組織承保機構專業人員與氣象等有關部門及時查勘定損,迅速完成重度旱災理賠21起,理賠面積20萬畝,理賠資金120萬元,簡單賠付率達到80%,受益牧民戶數327戶,占四子王旗參保牧戶的100%。
部門聯動配合、優先資金保障、提前防御防護,環環相扣之下,珍貴草原資源獲得了切實有效地保護,而國家重大地區戰略政策機遇也隨之而來。
2023年10月印發的《國務院關于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指出,“支持內蒙古自主開展草原保險試點”。
因地制宜,總結經驗,內蒙古草原保護就此開啟新的篇章,恰逢其時的是,內蒙古自治區著力實施對全區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具有支撐性、牽引性、撬動性作用的“六個工程”。其中,居于首要位置的就是“政策落地工程”。
為貫徹落實《意見》實施,政策落地工程持續推進,在多方合力作用下,草原保險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內蒙古逐步建立了保護草原生態、防范草原災害、促進災后恢復的草原保險保障體系。數據顯示,試點期間,每年可為試點地區農牧民提供風險保障8.84億元,財政資金效益放大26倍;8個盟市13個旗縣三年理賠面積累計2264.7萬畝,保險賠付5108.2萬元全部及時到位,有效保障了受災草原農牧民有序開展災后治理和恢復生產。
下一步,內蒙古自治區將以落實國務院《意見》為契機,認真總結草原保險試點經驗,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在新一輪草原保險承保中進一步揚優勢、強管理、促發展,將草原保險打造成內蒙古生態保護的特色品牌,為支持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提供助力。(山曉倩)
轉自:新華財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