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位于祖國北疆的內蒙古呼和浩特順應歷史大勢,成立了自治區第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應運而生。
櫛風沐雨30余年,呼和浩特經開區以勇毅奮發的姿態擘畫著發展藍圖——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城南27公里處,新機場和主城區之間,呼和浩特經開區按照“城市副中心”的發展定位,在完成內蒙古“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兩件大事上擔當作為,自覺肩負起經濟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的歷史使命,在落實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產業和項目的集聚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示范區,高水平營商環境的先導區,理念新、機制活的創新區的“五區”建設中拼搏實干、碩果盈枝。
砥礪奮進30余年,呼和浩特經開區以敢為人先的勇氣交出了精彩“答卷”——蹄急步穩、跨越趕超,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綜合實力大幅提升;搶抓機遇、主動作為,產業優勢日益凸顯、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放步伐不斷加快、發展活力空前迸發;多向發力、建管并重,要素保障日益完善,營商環境全面優化……
30余年間,經過一批批黨員干部的不懈奮斗,呼和浩特經開區從零起步、從小到大、從弱變強,從昔日市郊的田野鄉村成長為如今塔吊林立的工業新城。今天,這片土地上有世界規模最大、最先進的動物疫苗制造基地金宇生物,全球最大的味精、黃原膠生產基地福豐生物;阿特斯光伏新能源全產業鏈項目全球單體投資最大、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制造基地落戶于此,這也是呼和浩特近年來在新材料領域引進實施規模最大、種類最全、技術工藝最先進的產業項目;國佳(內蒙古)新材料有限公司硅基負極產業化項目填補了自治區納米材料產業空白……越來越多的“首”“最”“第一”讓呼和浩特經開區的金字招牌越來越亮。
如今的呼和浩特經開區定位明晰,正緊緊圍繞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和現代裝備制造三大主導產業,在優化產業布局、擴大招商引資、推動項目建設、提升畝均效益上持續發力,初步形成了以三大主導產業為引領、以4條支柱產業鏈和11條細分產業鏈為支撐的產業格局。具體而言,在生物醫藥領域,經開區培育形成了以金宇保靈、阜豐生物、普澤生物、齊魯制藥為代表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在新能源領域,培育形成了以阿特斯、雙杰電氣、和光新能源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集群;在新材料和現代裝備制造領域,培育形成了以利樂包裝、創維智能、華耀光電、東方電氣、中電儲能為代表的新材料和現代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呼和浩特經開區積極落實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在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方面,搶抓國家能源戰略轉型窗口期,廣泛拓展新能源應用場景,“大干快上”推進氫、風、光“三位一體”新能源產業制造業集群發展壯大,努力在新能源領域“再造一個開發區”。具體而言,做好氫能文章,實施氫能產業建鏈計劃,儲備一批制氫儲氫及氫能源下游應用產業鏈項目,實現從“0”到“1”的建鏈突破,在自治區率先建成產業鏈條完整的氫能產業園。做好風能文章,實施風電裝備制造補鏈計劃,儲備一批風電關鍵零部件生產項目,提升產業配套能力,實現從“1”到“N”的補鏈延鏈。做好光能文章,實施硅基材料強鏈計劃,推動硅基材料產能、技術、品牌全方位提升,形成垂直化的完整產業鏈條,實現從“N”到“N”的裂變升級。
如今的呼和浩特經開區還擁有白塔物流園,以汽車銷售、航空貨郵、航空口岸及跨境電商、冷鏈物流為主的空運物流效應發揮明顯。地處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之間的如意總部基地,行政中心、會展中心、商業服務中心、金融中心的地位日益突出。
三十而立正風華,奮楫揚帆再出發。面向未來,呼和浩特經開區將繼續聚焦主責主業,狠抓實體經濟和實體產業,大抓招商引資和重點項目建設,實現黨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雙促雙贏,力爭到“十四五”末進入西部國家級經開區前10位,加速奔向“千億級園區”。(劉明 綜編)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