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0日從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的落實“五大任務”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內蒙古糧播面積1.1億畝以上,實施玉米、大豆單產提升工程600萬畝。
今年上半年,內蒙古在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方面各項重點任務有序推進,取得階段性成效,農牧業呈現出“穩、實、足、強、優”5個特點。
農牧業生產形勢更穩。糧食豐收基礎較好,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全區糧播面積達1.1億畝以上,實施玉米、大豆單產提升工程600萬畝。畜牧業生產保持穩定,新建、改擴建肉羊規模養殖場62個,育肥牛出欄64.8萬頭,建設和改造升級奶畜養殖場30個,人工飼草種植面積連續3年穩定在2000萬畝左右。設施農牧業建設有序推進,開工建設17.2萬畝設施農業,新建棚圈45萬平方米,建成大中型飼草儲備庫104個。
農牧業發展基礎更實。耕地質量提升工程加快實施,710萬畝高標準農田國債項目開工542萬畝,2130萬畝黑土地保護性耕作任務全部完成,3個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試點獲批。科技服務支撐能力有效提升,全國首創“科技110”服務模式,農技人員直接到田間地頭開展服務。“蒙豆1137”、“華西牛”兩個品種和“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入選國家主推目錄。引進高層次人才28名,建立“一鏈條一院士一團隊”協作模式。
生態農牧業底色更足。農業節水積極推進,完成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面積4635.3萬畝,有望提前1年完成國家任務。新增水肥一體化面積270萬畝。解決草原過牧問題取得初步成效,在17個旗縣開展試點工作,在全區推介了10種典型模式,轉移近一半超載牲畜。綠色轉型進程加快,實施綠色防控3278.9萬畝、統防統治3205.7萬畝。推廣加厚高強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762萬畝。在20個旗縣實施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建成50處秸稈收儲中心、250處秸稈收購站點,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1.8%。質量安全監管切實加強,農畜產品抽檢合格率99.6%,新增綠色產品104個、有機產品223個,名特優新農產品總數達735個、數量居全國第一。
農牧業產業韌性更強。產業化項目加快實施,新增國家級龍頭企業13家,總數達到72家。新創建國家級產業集群1個、產業園2個、產業強鎮8個。品牌銷售帶動作用不斷增強,新掛牌4個農畜產品營銷中心,開展17場“五進”活動,京蒙協作農畜產品銷售141.9億元,同比增長2.2倍。庭院經濟發展穩步推進,積極組織力量把發展理念、技術服務、經驗模式送下去,帶著農牧民干,重點打造20個蘇木鄉鎮、200個嘎查村,帶動1.5萬戶利用庭院發展特色產業。
農牧業經營體系更優。農村牧區改革不斷深化,提前完成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農村亂占耕地建房住宅類房屋專項整治2項試點,形成34項制度成果和4種閑置宅基地盤活利用典型模式。社會化服務擴面提質,在5個旗縣、20個鄉鎮、100個村開展集中連片示范行動,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在47個牛羊養殖大縣推廣獸醫社會化服務,輻射覆蓋全區70%牛羊養殖。金融保障作用有效發揮,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實現產糧大縣全覆蓋。首創“金融副村長”模式,6016名“金融副村長”上崗服務,累計辦理業務16.36萬筆,交易金額2352.9萬元,服務農戶3.9萬戶。(記者李春雪 實習生郝雅歆)
轉自:央廣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