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誠信內蒙古建設”第四期主題新聞發布會,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自治區黨委網信辦、自治區科學技術廳、自治區通信管理局的相關負責同志圍繞誠信建設工程進展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據介紹,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先后制定出臺了自治區排污單位生態環境信用評價管理辦法(試行)、自治區第三方生態環境服務機構信用評價管理暫行辦法,在信用信息歸集、信用預警、信用修復、信用評價結果應用等方面進行了政策改進與完善,推動企業自覺守法守信。今年,該廳組織各盟市生態環境部門共對6432家排污單位進行了信用評價,對守信企業“無事不擾”,對失信企業“利劍高懸”,形成信用監管與執法監督的銜接閉環。該廳將信用修復貫穿到信用評價工作全過程,允許企業及時對輕微環境違法行為進行糾正,今年參評的排污單位中,已有141家單位針對240條違法行為進行了整改,開展信用修復。
誠信建設工程實施以來,自治區黨委網信辦統籌推動網絡傳播,據不完全統計,內蒙古“誠信建設”相關信息全網傳播量超12.5萬篇,總閱讀數達到1.57億次;部署開展“清朗·北疆凈網”系列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受理網民舉報違法和不良信息2萬余條,發布推送辟謠信息4002條;推動盟市、旗縣網信辦聯合相關部門主動執法,今年以來,全區依法約談、警告、罰款違法違規網站、賬號89家,注銷備案違法違規網站121家;聯合相關部門開展2024年全國網絡普法內蒙古站、“北疆網絡普法行·法護未來”等活動,舉辦內蒙古網絡普法新媒體作品大賽,以豐富的活動內容,讓誠信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自治區科學技術廳不斷強化科研誠信建設工作,針對內蒙古組織開展的科研活動制定了相關的科研誠信管理辦法和科研信用評價辦法,明確了科研誠信評價的信用等級、管理機制和結果應用。該廳深入落實科研誠信審查制,依托“信用中國”“信用內蒙古”等平臺,把科技項目申報單位和項目負責人的信用信息審查作為立項的重要參考依據,并落實到科技項目管理信息系統中;全面落實科研誠信承諾制,在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申報、立項和驗收等各個相應的環節,要求申報單位、評審專家、工作人員等簽署科研誠信承諾書,評審專家簽訂回避聲明書等。此外,進一步加強了對科研失信行為的查處工作,對一些科研失信行為進行了處理。
自治區通信管理局立足行業實際,圍繞廣大群眾高度關注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進行起底整治,著力提高行業誠信服務水平。具體工作中,該局深入整治資費收費、營銷宣傳、攜號轉網、退停服務等方面的違規問題,運用通報、約談、責令改正等手段對66件違規問題進行嚴肅處理,指導督促企業從強化源頭防范和系統治理兩方面提升電信服務質量;深入整治失信突出問題,已將734家企業列入行業違法不良信息庫或納入電信業務經營不良名單;強化行業源頭治理,重拳出擊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活動,目前,全區新入網電話實名率已經連續多年保持100%。(記者 宋爽 郝佳麗)
轉自:金臺資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