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召開直屬機關干部大會,傳達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安排部署當前工作。
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胡春華主持會議并作重要講話。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巴特爾傳達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精神。自治區政協主席任亞平傳達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精神。自治區黨政軍領導李佳、張力、符太增、王素毅、曹征海、那順孟和、邢云、趙忠、布小林、王波、云峰、董恒宇、鄭福田、牛廣明和馬永勝、張國興、張如平等出席會議。
胡春華在講話中指出,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是在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復雜多變、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的背景下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各地區各部門要把學習貫徹兩會精神作為重要政治任務來抓,認真組織好大會精神的傳達學習和貫徹落實工作,切實把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兩會精神上來,把兩會精神落實到堅持科學發展、推進富民強區的實踐中去。
胡春華強調,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最重要的是以大會精神為指導,更加扎實有效地做好當前各項工作,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現在第一季度即將過去,全區已進入生產建設的繁忙期,各地各部門一定要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全力以赴推進各項工作。
胡春華指出,當前正值春季農牧業生產的關鍵時節,各級一定要不違農時地抓好春耕生產、接羔保育等工作,為實現農牧業豐收、農牧民增收奠定良好基礎。要立足于抗旱保春播,扎實做好防災減災各項準備工作,確保農作物特別是糧食播種面積穩定。認真搞好惠農惠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加強農資儲備調運和價格監管,調動和保護好農牧民生產積極性。抓住春季調整種養結構的有利時機,組織實施好結構調整和設施農牧業項目。抓好接羔保育工作,確保畜牧業穩定發展。
胡春華指出,我區工業已占全區經濟總量一半以上,實現穩中求進的發展目標,關鍵是要推動工業經濟持續較快發展。要加強對工業經濟運行的分析調度和監測預警,充分運用國務院“意見”支持政策,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全力保障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加強運力、融資等方面的協調和調度,認真落實國家結構性減稅政策,幫助企業解決好產銷中的困難和問題。加大對新投產企業、新開工項目的政策扶持和協調服務力度,努力培育新的增長點,為工業經濟持續較快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胡春華指出,要緊緊抓住、切實用好二三季度這個黃金建設期,加快推進各類項目建設,切實擴大有效投入。要緊盯國務院“意見”確定的重大項目,已開工的要加快建設,未開工的要抓緊做好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建設。認真落實、進一步爭取國家給予差別化產業政策,有針對性地研究解決重點項目用地、融資、審批等環節的問題。建立完善重點項目審批通道,制定落實建設項目網上審批制度,加快審批事項辦理進度。特別要抓好非資源型產業項目建設,努力謀劃建設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帶動投資持續增長,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胡春華要求,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認真做好文化改革發展各項工作。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不斷增進全社會的認知認同。堅持不懈地搞好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進一步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積極穩妥地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增強文化發展的生機活力。堅持面向基層、面向農村牧區,扎實推進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基層公共文化供給和服務能力。認真落實中央和自治區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文化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胡春華指出,今年我們黨將召開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責任重大、任務艱巨。各級要毫不放松地抓好維穩工作,為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環境。要堅持事要解決的原則,著眼于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深入排查化解社會矛盾,下大力減少信訪總量。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加大安全生產隱患排查監管治理力度,堅決防止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加強對民間融資的引導和監管,切實防范民間融資風險。
胡春華強調,今年我區各項工作的目標任務和思路舉措都已明確,現在的主要任務是抓好落實。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梳理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對重點任務要逐一分解細化,明確階段性目標和責任主體,落實好相關政策措施,保證每月每季度都能如期完成工作任務,以持續扎實的工作成效確保年度目標任務的實現。各級領導干部要轉變作風,帶頭深入基層、深入一線調查研究、解決問題,帶頭對接政策、盯跑項目和走出去招商引資,以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和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推動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自治區部分省級離退休老干部,在呼的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委員和政協常委,自治區直屬各部門、單位,駐呼各大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副廳級以上干部和辦公室主任、機關黨委書記,呼和浩特市各大班子和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以及內蒙古黨校部分教師和學員參加會議。
來源: 內蒙古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