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為期62天的暑運結束。暑運期間,內蒙古四通八達的綜合立體交通網不僅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出行選擇,也為暑期消費市場注入了新活力。數據顯示,7月1日—8月31日,全區跨區域人員流動量2.45億人次,日均395萬人次,較2023年同期增長1.55%。
內蒙古自然風光秀美、文旅資源豐富,但東西距離長,各景區之間距離較遠。為更好地優化游客出行體驗,內蒙古加快公路網與旅游景區的銜接,全區303個3A級以上景區均通上了公路;積極推進高等級公路限速調整暨優化出行服務工作,讓寬闊車少的草原公路成為游客釋放壓力的凈心之路,超七成高速公路按照120公里/小時限速運行管理。此外,一批交通線路投入運營,赤大白鐵路首次開通旅客列車,實現赤峰與呼和浩特之間“夕發朝至”;國內最長的支支航線、阿拉善盟首條“支支通”航線,阿拉善左旗=包頭=呼倫貝爾海拉爾航線成功首航;世界上首座風積沙峽谷區高墩大跨徑多矮塔斜拉橋——西拉沐淪特大橋建成通車……
據了解,暑運期間,鐵路部門精心制定列車開行方案,增加熱門方向運力,最大限度滿足旅客暑期出行需求,7月1日—8月31日,鐵路客運量1364.1萬人,比去年同期增長0.76%;民航業加大運力投入,豐富航線布局,民航客運量695.13萬人,比去年同期增長0.15%。(記者 趙夢月)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