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8% 內蒙古烏蘭察布文旅“熱”帶動當地就業增收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9-11





      今夏,烏蘭察布系列“出圈”之作不斷形成爆款,不僅把“北京向西一步,就是烏蘭察布”帶上熱榜,更帶動了當地就業,切實改善了當地百姓的生活。


      初秋時節,“烏蘭察布之夜”街區內游人如織,升騰的煙火氣讓人如癡如醉。記者看到位于街區最東側的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志達職業培訓學校的民族工藝品商鋪里的手工藝品琳瑯滿目,讓人忍不住想去了解它們的制作過程,找尋工藝品背后的故事。“我們售賣的工藝品出自學員之手,我們對待業在家的婦女進行手工藝培訓,教授她們編織各種工藝品的方法,學員們學會手藝之后可以編織各種手串、頭飾以及掛件等,做好的成品就放在這里售賣,這一個小攤位就帶動了300人就業。”該學校負責人李宏偉介紹。


      學員王海霞高興地說:“我在培訓學校做手工,啥也不耽誤,又能陪讀、又能掙錢,現在每月做手工能掙2500元,夠日常花銷。今年夏天旅游熱度高,學校訂單量大,我們做得就多,每月能掙3500元。”


      自2023年6月“烏蘭察布之夜”開街以來,其獨特的文化氛圍和豐富的業態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游玩。這條500米的街區匯聚了古風古韻、現代文化、智能夜游等諸多元素,為游客帶來了多層次的游街體驗。


      據統計,今年開街首日客流量達25.6萬,營業額突破70萬元。在“烏蘭察布之夜”的帶動下,當地就業市場也迎來了新的機遇,不僅直接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還通過周邊餐飲、住宿、購物等產業的發展,間接促進了更多人就業。“‘烏蘭察布之夜’直接帶動2000余人實現‘家門口’就業,帶動收入2600萬元;間接帶動就業人數3100人,帶動收入5200萬元。”內蒙古察右前旗就業服務中心主任李志敏介紹。


      從呼和浩特市沿G7高速公路向東出發,在三岔收費站駛出,映入眼簾的便是卓資熏雞小鎮,走進小鎮大廳,鮮香的熏雞味撲面而來,前來休息的游客紛紛駐足購買。“熏雞小鎮開業以來每天能接待游客600人左右,帶動50多人就業。這里不僅賣熏雞,還有快餐和當地的特產,游客們在這里歇腳的同時,還能吃上特色美食。”卓資熏雞小鎮經理李鳳鳴介紹,“卓資熏雞作為卓資縣的特色美食,歷史悠久、口感鮮美,深受消費者喜愛。近年來,卓資縣通過舉辦熏雞文化節和萬人品鑒熏雞等文旅活動,推動熏雞產業與旅游、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熏雞產業已經成了當地的富民產業,目前卓資縣已有熏雞生產企業8家、加工作坊31家、各地銷售網點110多個,以熏雞為主導的熏鹵產業全年產值達2億元,熏雞產業鏈條新開辟就業崗位1500多個,直接、間接帶動一萬余人長效增收。”


      “熏雞小鎮一開業我就來了,上下班有車接送,每個月能掙4000元,工作挺輕松,工資還比別的地方高。暑假期間,我兒子也在這里打工,每個月能掙3500元左右,讓我們家又多了一份收入。”在熏雞小鎮打工的蘇玉梅說。


      今年,“烏蘭察布之夜”、烏蘭察布火山、“草原之旅”游客那達慕等火爆“出圈”,節日經濟、賽事經濟、夜間經濟催生就業崗位、創業空間和增收渠道,讓更多群眾依靠旅游實現了就業創業,烏蘭察布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8%,居內蒙古自治區第二位。


      文旅“熱”也激發了烏蘭察布市人社局的工作創新。該局充分利用公園、廣場等人流量大、氛圍輕松的場地,通過夜招聘、夜直播等方式,助力求職者把工作“逛到手”。2024年,烏蘭察布市舉辦的“百日千萬招聘專項行動暨夜市招聘會”充分利用“烏蘭察布之夜”街區人流量大的優勢,采取“現場招聘+直播帶崗”的形式,為供需雙方搭建了“雙向奔赴”的橋梁。此次招聘會吸引32家優質用工企業進場招才引智,提供涵蓋制造業、服務業、信息技術、教育培訓等多個領域的崗位,有效緩解了當地就業壓力。據初步統計,今年以來,烏蘭察布市直接帶動文旅產業就業人數共22913人,間接帶動文旅產業就業人數共51100人,總體帶動就業人數74013人,帶動收入共190643.7萬元,人均收入2.58萬元。(記者 閆 廷)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