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英才興蒙”工程若干政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以來,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為人才驅動創新發展和推進科技“突圍”提供了有力支撐。
與以往人才政策相比,《意見》主要在四個方面有所創新。在引進人才方面,聚焦重點領域吸引集聚人才,加大剛性引進人才科研經費支持力度,根據人才不同領域、類別及所實施項目情況確定相應支持標準、明確經費保障渠道,并將柔性引進人才團隊納入支持范圍。培育人才方面,提出建立人才成長全周期跟蹤培養機制,本土人才及其團隊享受晉級激勵、滾動支持等疊加政策扶持,并首次明確提出對培養新增的四類以上人才和相關單位給予自主工作經費獎勵支持。人才留用方面,在薪酬、職稱評聘、服務保障等方面提出細化支持舉措,并明確本土培養人才與引進人才享受同等待遇。人才禮遇方面,首次提出在全區范圍內為一至六類人才發放人才卡,構建“一碼通”人才服務體系。按照分類分級統籌安排的原則,做好各類人才子女入學、配偶就業、安居保障等服務保障,提供醫療保健、交通出行等便捷服務。
《意見》聚焦服務支撐辦好兩件大事目標,圍繞自治區科技“突圍”工程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所需,體現人才分類的系統思維,突出平臺建設和團隊作用,并注重集成整合,實現了引進、培養、待遇保障“三合一”,同時在分類認定、擇優支持、跟蹤考核等各環節體現需求導向和實績導向,推動“英才興蒙”作用貫穿于工程實施全過程。
《意見》要求,以職業屬性和崗位要求為基礎,兼顧水平業績與發展潛力,打破過去引進人才與本土人才雙重分類評價體系,并首次提出自治區層面統一的六類人才劃分標準,力求構建明確清晰、科學規范的人才分類與評價標準,同時將人才分類與激勵措施貫穿于引進培養各方面。在激發用人主體和人才主體干事創業積極性方面,提出了對本土培養新增的一至四類人才給予獎勵性科研經費支持,同時對人才培養成效顯著的用人單位給予一定經費支持。樹立重實干重實績的導向,對符合條件的四類以上人才,可優先推薦使用至重要崗位,最大限度調動和激勵高層次人才充分發揮作用。
下一步,自治區將建立一至四類人才臺賬,指導區直、盟市建立五至六類人才臺賬,跟蹤落實政策和支持,同時結合落實《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建立人才工作督辦機制,確保人才政策有效落實。(記者 白丹)
轉自: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