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兩會上,內蒙古地區商品包郵問題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話題之一。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呼和浩特市首批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成運營,更加通達便利的物流體系支撐首府全面進入“包郵時代”。
“長期以來,由于內蒙古地區地域遼闊、人口分布相對分散等因素,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電商購物不包郵成為眾多消費者的一大痛點,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自治區的消費活力和經濟發展。”市人大代表張宏旺表示,包郵政策的推動,為自治區的數字經濟發展打開一扇新窗。從產業發展角度來看,能吸引更多電商企業入駐,刺激本地特色產品的線上銷售。
包郵政策的實施讓電商行業和快遞行業蓬勃發展,極大地提升了消費者生活的幸福感和滿足感,讓內蒙古地區的消費者盡情享受網購帶來的便利與精彩。
“如今,越來越多的電商平臺和商家開始對內蒙古地區提供包郵服務,或者降低了包郵門檻,這讓當地老百姓切實感受到了購物的便利。以往購買一些小額商品時需要額外支付高額運費,現在可以輕松下單,等待商品送貨上門,購物體驗得到了極大改善。”市人大代表楊海燕表示,包郵政策不僅是一項經濟舉措,更是一項民生工程,能夠讓內蒙古地區的消費者享受到與其他地區同等便捷的購物體驗,縮小城鄉消費差距,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
同時,代表、委員還關注到包郵政策對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市人大代表蘇志軍說:“內蒙古地區有優質的牛羊肉、奶制品、民族手工藝品等,該政策的實施有助于推動特色產品的銷售,可借助電商平臺突破地域限制,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形成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為鄉村振興和農牧民增收注入強大動力。同時,廣大的農村牧區有著獨特的產業優勢,可以吸引更多年輕人回鄉創業,為鄉村產業興旺提供有力支撐。”
“包郵時代”離不開物流體系的建設升級,要逐步實現各類物資在“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高效低碳配送,著力打造一小時配送圈。
市政協委員于逸飛說:“要統籌布局基礎設施體系,支持物流板塊企業整合基礎設施資源,規劃改建具備干支銜接、組織共同配送能力的城市配送集散地(公共配送中心)。推動貨主企業和第三方倉儲配送公司向集散地聚集,形成與末端節點閉環運行的城市倉儲配送體系。”
于逸飛建議,要支持本土企業培育壯大。成立跨部門工作專班對倉儲配送企業進行聯絡幫扶,建立協同工作機制,集中資源解決城市配送難題。要構建綠色城市配送綜合服務平臺。鼓勵企業利用大數據及云服務等“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構建綠色城市配送綜合服務平臺,創新經營模式,營造良好營商氛圍。要優化政策支持與通行條件。加大補貼力度,加快車輛登記、牌照辦理速度,優化車輛通行管理,對新能源車輛和傳統燃油車輛實行差異化管理,鼓勵夜間配送。(實習記者 賈思敏 于夢圓 杜拉罕 賈璐)
轉自:呼和浩特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