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經濟總量逼近前五


    時間:2012-02-10






    曾主持和參與了內蒙古重大經濟課題研究的內蒙古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包思勤,最近一直在關注全國多個省份公布的經濟“年報”。

      與他分析一致的是,2011年內蒙古經濟總量超過1.4萬億元,增幅高達15%。繼2010年超越廣東后,進一步逼近位居第五的浙江。但值得注意的是,與全國增速放緩的趨勢一致,內蒙古也在為經濟結構調整而“有計劃”地放緩經濟發展節奏。

      內蒙古逼近浙江

      日前,除云南、海南等省份外,28個省市已發布了2011年經濟“年報”。在已公布年報的省份中,僅有北京、上海和浙江低于全國平均增幅。內蒙古以15%的增幅位列第二。

      包思勤表示,從各省份數據來看,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速明顯快于東部地區。但與全國增速放緩的趨勢一致,部分地區也在放緩經濟發展節奏。

      以數據為例,以人均GDP劃分,目前中國各省經濟可分為3個集團,第一集團是包括天津、上海和北京在內的3個直轄市,這3個直轄市的人均GDP均超過了8萬元人民幣。

      處于第二集團的內蒙古,則是第四名的江蘇到第十位山東中的“特殊一員”。在這個集團中,除內蒙古外,江蘇、浙江、廣東、遼寧、福建和山東都是東部沿海發達省份。這些省份的人均GDP均已突破了7000美元大關,相比中西部地區而言仍具有較大的優勢。

      而這其中,內蒙古的表現最為搶眼,其人均GDP高達5.67萬元。同處西部區的重慶,201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11.13億元,同比增長16.4%,增速與天津并列全國第一。人均GDP達3.47萬元。除重慶外,四川的增速也高達15%,且經濟總量突破兩萬億元大關。

      第三集團則是從第十一名的吉林到榜尾的貴州,其增速也上升到了15%左右,位居增速前列。事實上,隨著沿海產業向中西部轉移,沿海與中西部之間的經濟差距逐漸縮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劉云中公布的報告中指出:中西部地區趕超的趨勢更加明確。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前10名的,東部區只有天津,其余均為中西部省份。內蒙古、重慶、四川和經濟實力較弱的貴州、吉林等中西部省份,再次成為增長的亮點,其增速均在15%左右,位居增速前列。

      長期從事中國經濟研究的余勝海在接受《北方周末報》記者采訪時說:“全國各省市在經濟運行指標上,各有特點,但總的來看,全國區域經濟打破了由東部地區、珠三角地區等唱主角的傳統格局,中部和西部崛起格局明顯。”

      國務院發文力挺內蒙古

      內蒙古的表現盡管搶眼,但城鄉居民實際收入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事實上,令人欣喜的成績背后飽含期許。就在2011年6月,國務院下文就提出,到2015年,內蒙古城鄉居民收入要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到2020年要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趙海東教授也指出,內蒙古的GDP、人均GDP和城鄉居民收入前者遠高于后者,這三大非對稱性發展制約了內蒙古經濟可持續發展。這是當地經濟增長長期依賴投資的拉動,無法從投資拉動轉為消費拉動。而這也是很多中西部省份普遍存在的問題。

      余勝海認為,西部地區資源性產業增加了GDP,但從經濟增長中獲益的老百姓并不多,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知名經濟學者高連奎向《北方周末報》記者表示,中西部GDP增速,說明區域經濟間的差距正在縮小、各地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此外,西部地區經濟增速較快,一方面得益于豐富的資源,另一方面也受益于國家一系列扶持區域經濟發展的政策。

      就在2011年6月,支持力度堪比促進新疆發展政策的《關于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若干意見》正式出爐,國務院發文力挺內蒙古經濟發展。

      內蒙古是煤炭、有色金屬、稀土、風能等資源富集,發展潛力巨大。在此基礎上,《意見》明確了內蒙古四大戰略定位,即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基地和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在扶持力度上,從產業到金融財稅再到土地政策,內蒙古經濟發展獲得全方位扶持。從內蒙古板塊的20多家上市公司來看,億利能源等多家公司主營業務涉及能源和基建等領域明顯受益。而“能源基地”無疑是對內蒙古產業的重要定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針對內蒙古能源建設形成的報告中認為,加快能源基地建設,可以進一步突出內蒙古的總體定位和發展方向,有助于其走出一條具有區域特色的城鎮化、工業化道路。《意見》提出到2020年,內蒙古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城鄉居民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東西部發力轉型求變

      從各地公布的經濟數據中也可看出,支撐經濟發展的優勢產業也各不相同,但總體來看,在東部省份,現代服務業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點。而在中西部地區,優勢產業仍集中在能源產業。

      西部大省新疆、內蒙古和山西等地則依托傳統能源、資源優勢發力。據新疆統計局數據,2011年上半年,新疆累計完成增加值1177.2億元,其中約有70%的貢獻是來自與石油、煤炭等相關的能源行業。

      內蒙古統計局網站數據顯示,2011年前4個月除第一產業同比下降35.1%以外,第二第三產業分別增長8%和43.8%;從產品產量看,原煤產量、發電量保持著32%和7.6的增速。

      包思勤說:“此前提及的堅持在增量中調整結構,鞏固提升能源等傳統優勢產業,發展壯大新型煤化工、冶金建材和稀土產業收到了較好的成效。”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說:“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重化工業階段,對能源消耗特別大,中央的投資也比較大,所以能源大省一般都很吃香。”

      另一種則類似于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安徽這些具備了優越的人力、資源、市場等條件的地區。在承接了沿海大量的產業轉移,自身的制造業得以不斷壯大。

      高連奎對本報記者說:“各地轉型是必然的,但重要的還是質量。這種快速轉型也存在一定的隱憂。”有專家指出,沿海省份的投資創造需求,需求促進新的投資,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而中西部的投資并不一定能創造出需求。

      余勝海表示,中西部跟沿海地區還存在著很大差別,其經濟發展主要是依靠投資驅動,消費拉動非常有限,這與沿海地區有著根本差別。

      對于內蒙古如何發展,內蒙古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杭拴柱說:“下一輪要抓住科技革命的機遇,積極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實現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來源: 內蒙古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