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獲悉,為保障重大項目早日建成投產,內蒙古做好用地保障,提高用地審批效率。上半年,全區批復建設用地平均用時為189天,比去年同期減少39天。其中,自治區審查平均用時從40天壓縮至7天。
據了解,今年以來,自治區自然資源廳持續對建設用地審批流程做“瘦身”,壓縮審查環節、減少審查材料、下放審查權限,將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集體土地所有權、采礦權及探礦權范圍等17類110項數據嵌入自治區用途管制監管系統,數據多跑路,審批辦理時間進一步縮短。同時,自治區自然資源廳政務大廳開展提前介入服務,對8個類別共70項具體事項提前在1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確保基礎信息填報規范、相關材料齊全,審批提速提效。今年,“內蒙古自治區空間要素查詢平臺”上線試運行,平臺通過可視化的圖表和地圖,更加清晰地展示各類空間要素的分布情況,為用地企業科學選址提供了信息支持。多項“硬核”舉措加持,在2025年全區計劃實施的3300多個重大項目中,涉及辦理用地手續的辦結率已達到80%。(記者 阿妮爾)
轉自:金臺資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