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艷陽里,記者走進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巴彥扎拉嘎鄉,看到黑土層上玉米地一望無際。種植戶王全德說,這里的黑土地通過實施保護性耕作,畝均可節約整地成本40元至60元,并實現出苗率與產量雙提升。
扎賚特旗耕地保護中心主任海軍介紹,保護性耕作是在作物收獲后將一定量的秸稈、根茬覆蓋地表,并采用免耕播種機進行免耕少耕播種的一種現代農業耕作模式,可起到擋風固土、減少水土流失的作用,還能夠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增加土壤蓄水保墑能力。同時,秸稈還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減輕土壤板結,延緩土壤退化,提高土壤肥力。
海軍說,作為內蒙古五個典型黑土區旗縣之一,扎賚特旗目前有340萬畝黑土地實施保護性耕作,黑土地正在實現從變薄、變瘦、變硬到變厚、變肥、變軟的蛻變。
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了解到,內蒙古自2020年啟動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以來,已累計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10965.8萬畝次。
2025年,內蒙古按照“穩步擴面、質量為先”原則,主推秸稈全量覆蓋免少耕播種、秸稈部分覆蓋免少耕播種和秸稈少量覆蓋免少耕播種3種技術模式,實行差異化補助。截至目前,全區2025年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已達2786萬畝,超額完成國家下達實施面積任務。(記者恩浩、李云平)
轉自: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