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大會,揭曉了第三批全國文明城市名單,第三批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區)”稱號的城市(區)有27個,分別是長沙市、廣州市、福州市、長春市、杭州市、鄭州市、拉薩市、銀川市、貴陽市、臨沂市、常德市、揚州市、長治市、淄博市、鄂爾多斯市、洛陽市、綿陽市、宜昌市、唐山市、江門市、嘉興市、常州市、克拉瑪依市、北京朝陽區、上海長寧區、重慶渝中區、綏芬河市。
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鄂爾多斯多年的努力在今朝實現了,鄂爾多斯將從這一刻擺脫“經濟強市”的單一表情,躋身于全國文明城市行列。
鄂爾多斯,國人眼里財富的代名詞。當物質文明如雪球般急速滾動,鄂爾多斯人不忘騰出手來向精神文明“索吻”。
早在2005年,鄂爾多斯市就確立了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的奮斗目標,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統籌人與自然、統籌城鄉、統籌經濟與社會的重要抓手和建設和諧鄂爾多斯的強力引擎。
或許這一殊榮不足以說明鄂爾多斯這座新晉文明城市的真實內景,那么請隨記者的足跡見證鄂爾多斯人民日益富足的幸福生活。
明星來了
2001年,鄂爾多斯撤盟改市。在盛大的典禮晚會上,邀請了當時國內一線明星助陣,其中歌唱家郁鈞劍在列。
郭玉強清楚記得那晚的盛況。那是郭玉強平生第一次近距離看明星,看見心中的偶像——郁鈞劍。而那場盛大的晚會上,鄂爾多斯人難得地見到那么多大明星。
此后幾年,鄂爾多斯市頻頻舉行大型文化節,孫楠、周杰倫、劉德華等內地、港澳臺以及國外明星悉數到場。2007年,震驚國內搖滾界的草原搖滾節震撼上演,聚集崔健、何勇、竇唯、張楚、唐朝樂隊、二手玫瑰、瘦人樂隊、伍佰、黃貫中等內地、港臺幾代搖滾力量,在激情草原演繹搖滾魅力。此時,通過“星光大道”走紅的國內著名組合樂隊鳳凰傳奇正值當紅,主唱玲花更是以“鄂爾多斯走出的歌手”而成為當地人的驕傲。
幾年來,鄂爾多斯在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始終把提升市民素質放在首要位置,讓市民充分享有了文明生活的權利。連續舉辦國際文化節、亞洲文化藝術節、那達慕大會等大型文化活動的同時,組織了2000多場(次)文化獨貴龍、消夏廣場文化、家庭那達慕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圍繞春節、端午、清明等傳統節日和民族特色節日,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
所有的活動將這片土地上人們曾經“貧瘠”的精神生活變得活躍起來,他們也打聽著最近有哪位明星的演唱會將要舉行,甚至不惜驅車趕到呼和浩特觀看各種演出。他們已經不再繼續著改革發展的單一步伐,在精神層面有了更加豐富的“血”和“肉”。
2009年村里成立了文藝隊,吳二后生將放在衣柜里多年的笛子拿了出來,參加文藝隊為文藝隊伴奏。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獨貴塔拉鎮隆茂營村的村民不但可以在自己的村里看到文藝表演,還能發揮自身特長,參加文藝隊,一展才藝。
鄂爾多斯市市委書記云光中說:“我們高度重視農村牧區文化活動建設,積極組織開展富有地區特點、民族特色、時代特征的各類文化活動,建立‘政府買單、社會參與、群眾免費’的文化活動新模式。”
鄂爾多斯市利用文化戶、文化室、農牧民文藝隊、文化大院、文化獨貴龍、烏蘭牧騎送文明以及消夏廣場文藝演出、家庭那達慕等陣地,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填補了鄂爾多斯人精神文明缺乏的不足,讓城市和農牧區居民的生活變得趣味無限。
城市綠了
去過鄂爾多斯市的人,通常都要豎起大拇指稱贊鄂爾多斯市的城市建設。
鄂爾多斯市康巴什新區,高樓鱗次櫛比,街道寬闊、整潔、干凈。綠樹成林、青草環抱。不光外面的人對其贊嘆有加,就是當地人也驚奇:昔日黃沙漫漫的沙漠城市在幾年內成為一座新型的現代化城市。
鄂爾多斯市位于內蒙古西南部,沙漠、干旱硬梁和丘陵溝壑區占96%,年降水量350毫米,蒸發量高達3000毫米,自然地理條件惡劣。
在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為了讓人民充分享有優美的宜居環境,鄂爾多斯市把生態建設作為最大的基本建設。全面實施禁牧、休牧、劃區輪牧措施,結合國家生態建設工程,大力開展治沙造林,僅2009、2010兩年就完成人工造林264.4萬畝,飛播造林150萬畝,并啟動了碳匯林工程,完成造林1.6萬畝。
經過多年的建設和治理,植被覆蓋率由原來的不足30%達到了75%,森林覆蓋率也由13%提高到了23.01%,沙塵天氣由當初每年60-70天減少到現在的不足20天。
林業專家、環境專家稱,鄂爾多斯的生態環境實現了由嚴重惡化到整體遏制、大為改觀的歷史性轉變。
鄂爾多斯市以“親近綠色、回歸自然、打造綠色生態城市,還市民綠地藍天”為理念,把環城林帶引進城內,城內綠色伸向城郊,拆舊還綠,中心城區建成公園、廣場49處,綠地3600多萬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14.26平方米。
在城區外,實施了動物園、植物園、游樂園、吉勞慶濕地、罕臺川中心公園建設和烏蘭木倫湖整治等生態工程,讓市民生活在綠色之中。
現在的鄂爾多斯天藍了、水清了,樹多了,草綠了,空氣濕潤了,環境更美了。
鄂爾多斯不僅成為一座天藍水清的美麗城市,同時也是一座安全文明城市。當地市民王云翔驚嘆某些城市的交通:“汽車在街道可以隨意轉彎、調頭,要是在我們那兒,早讓拍了。”
王云翔說,鄂爾多斯市區內街道的攝像頭可以說“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如果是禁停區,汽車停上一會兒,立馬就會有交警過來,他們都是從監控中看到的。
人民的幸福生活不只是生活水平的提高,還應有一個平安的生活環境。在這一點上,鄂爾多斯做到了。為了讓人民更幸福和安全,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過程中,大力推進“平安鄂爾多斯”建設,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國最安全城市”,成為全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城市之一。
在城鎮,以社區為基本單位,建立治保會、調委會、聯防隊等群眾自治組織,推行“街所共建、居警共創”、“鄰里守望”等工作機制,把人、地、物、事、組織等要素全部納入網格進行管理,實現了管理無盲區。建立了網格化、信息化、數字化的治安防控體系。讓居民生活在綠色、安全的城市中。
群眾樂了
居住在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獨貴塔拉鎮的農民孫奮進今年已經79歲了。現在已不務農,但也不愁生活來源,除了兒女們給的生活費,他還能按月領到政府給的養老保險金。
說到養老保險,老人喜笑顏開。當了一輩子農民,從前羨慕城里人每月掙工資拿“活錢”,沒想到老了他也能按月領工資。
在鄂爾多斯市經濟建設突飛猛進、GDP連年攀升的同時,城市的文明建設同步提高。
鄂爾多斯在全區率先啟動覆蓋城鄉的養老制度,城鄉居民養老金分別達到每人每月550元和260元;城鄉低保分別達到每人每月420元和300元;五保人員和孤殘兒童供養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6000元和12000元。
幾年間,鄂爾多斯市新建、改建敬老院、綜合福利中心、殘疾人康復中心23所;建設了一批標準化蘇木鄉鎮衛生院、嘎查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站,形成“一村一室、一鄉一院”和“15分鐘社區衛生服務圈”;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和農牧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合作醫療住院報銷比例分別提高到90%、75%和70%,最高支付限額分別提高到30萬元、12萬元和10萬元;基層公立醫療機構全部實現藥品“零差價”銷售;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682萬平方米,解決了7.5萬戶家庭的住房問題,讓低收入人群“居者有其屋”成為了現實。
這樣的政策落實,讓農村牧區的基層老人一解后顧之憂。孫奮進說,農村人就盼著將孩子養大,幫著他們成家立業,然后自己掙錢,存養老錢。可是一旦遇到不孝順的子女,即使存下錢也難免有后顧之憂。
孫奮進還拿出他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報銷單據給記者看。他邊翻邊說:“你看這是買藥報銷的,省了30多塊錢,這是我買胃藥報的。”
“每個月都給打到存折里,我們每年還能存下點結余。”孫奮進告訴記者,農村的老年人再也不會擔心養老,不擔心生病了。
醫療、養老、教育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在鄂爾多斯,外來務工人員和進城農牧民子女能同等享受到“兩免一補”政策。為滿足所有學齡兒童的就學需求,又新建了148所中小學校和幼兒園,讓所有孩子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率先實行的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免費特殊教育、12年免費教育和19年免費民族教育,著力推行的15年免費教育延伸著孩子們的求學路。設立教育基金和民族教育專項補助金,累計資助、獎勵貧困師生1000多名,金額達2100多萬元,解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
鄂爾多斯市堅持富民優先,近幾年全市各級財政支出的50%以上用于民生和社會事業,發展成果最大程度惠及老百姓,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水平明顯提高。
“創城”為了誰?——為民創城。當地政府官員介紹,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不是為了拿牌子、爭榮譽,根本目的是為人民謀福祉,給老百姓辦實事,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文明城市創建成果。
來源:正北方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