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和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內蒙古商務廳迎難而上,主動作為,緊緊圍繞中心工作,全區商務和口岸工作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升。
2016年,內蒙古市場運行穩健,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00.8億元,同比增長9.7%。網絡交易額267億元,同比增長78%。對外貿易實現進出口總值117.01億美元,逆勢增長2.1%,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7.6個百分點。加工貿易實現進出口總值4.89億美元,同比增長100.4%。口岸運量逆勢增長,創歷史新高,進出境貨運量7887.44萬噸,同比增長19.8%。
據內蒙古自治區商務廳廳長孫煒東介紹,2017年,內蒙古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左右,外貿進出口增長3%左右,口岸進出境貨運量增長5%左右。
深化流通改革 加快體系建設
內蒙古出臺了推進國內貿易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深入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線上線下互動加快商貿流通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推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加快融資租賃業發展等一系列實施意見,為全區深化流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政策依據。
結合市場布局實際,內蒙古編制完成了自治區農畜產品市場體系“十三五”發展規劃。對已實施的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大宗農產品產區錯峰冷藏設施建設、“農超對接”試點、跨區域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加強評估和督查。
內蒙古積極爭取商務部支持,向商務部推薦了285個內蒙古流通設施重點建設項目,推薦了15家企業和2個城市作為開展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范試點單位。推薦3家企業開展全國公益性農產品示范市場工作。上報165個項目進入全國農產品流通骨干網建設項目儲備庫。
此外,內蒙古還組織開展農商互聯工作,該區105家企業納入商務部“全國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管理信息平臺—農商互聯地理信息平臺”,幫助企業拓寬銷售渠道。在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開展城市共同配送試點,培育具有整合資源功能的城市配送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推廣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網訂店取、自助提貨柜等新型配送模式。
補齊市場短板 提升農村電商水平
內蒙古加大電商扶貧力度,將農村電子商務工作與脫貧攻堅密切結合,制定了電商精準脫貧實施方案。內蒙古商務廳又向商務部爭取到20個旗縣列入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其中國家級貧困縣占50%。確定6個旗縣為自治區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
孫煒東介紹,截止2016年12月,該區首批8個示范縣建成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17個電商縣級運營服務中心投入使用。建立15個鄉級服務站、700個村級服務站、8個縣級物流中心、71個鄉鎮快遞網點,物流快遞收件730萬件,發件106萬個。開展培訓8.8萬人次,培育網商1.7萬個。實施農畜產品網銷工程。
內蒙古不斷支持引導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建設,提升規模和服務功能,以基地規模化帶動電子商務產業化發展,培育了內蒙古草原旭日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2家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開展了2016~2017年度自治區電子商務示范創建工作,認定了呼和浩特市新城區電子商務產業園等11家自治區電子商務基地,華蒙通物流控股有限公司等16家自治區電子商務示范企業。
優化外貿結構 實現回穩向好
內蒙古商務廳積極協調內蒙古國稅局和人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規范全區各盟市出口退稅款退庫流程,提高出口退稅效率。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重點組織自治區經貿代表團赴馬來西亞開展營銷促進和優勢特色農畜產品推介活動。積極推動恢復活羊出口業務。全面取消加工貿易業務審批,有效銜接事中事后監管,在北京舉辦了承接產業轉移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項目對接會,在呼倫貝爾市、烏蘭察布市、滿洲里市召開了承接產業轉移現場會。
內蒙古制定出臺自治區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實施意見和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培育認定辦法,支持呼和浩特、鄂爾多斯和赤峰市申報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目前國務院已將申報請示批轉商務部。
孫煒東表示,內蒙古全區已有跨境電商企業入駐的各類園區12個,企業自建跨境電子商務平臺34個,開展對俄、蒙進出口業務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8個。
據悉,內蒙古商務廳還推動邊民互市貿易區建設,研究修訂自治區邊民互市貿易區管理辦法,二連浩特互貿區封關運營,滿洲里互貿區實現互市貿易出口1.26億元,進口9240萬元。發揮外貿專項資金的導向作用,重點支持企業開展技改研發、承接加工貿易轉移、自主創新、跨境電商、國際營銷網絡建設項目等。(本報記者 張卓敏)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