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從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


    來源:國際商報   時間:2017-02-01





      1月19日,呼和浩特海關對外發布2016年自治區外貿統計數據。數據顯示,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外貿進出口總值767.4億元,同比下降2.8%;其中,出口289.1億元,同比下降17.4%,進口478.3億元,增長8.9%。


      按月度數據分析,內蒙古外貿呈現進出口值先低后高,呈現出回穩向好態勢。其中,進出口值在前7個月僅有1月同比增長,8至12月連續6個月同比增長,其中8月當月進出口值76.2億元,增長14.3%,為年內最高值,之后月度進出口均保持增長態勢,12月進出口72.3億元,增長8.9%。


      從貿易方式上來看,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一般貿易進出口427.9億元,下降2.8%,占同期自治區外貿進出口總值的55.8%,所占比重較2015年同期持平;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208.3億元,增長8.8%,所占比重由2015年的24.3%增至2016年的27.2%,比重提升了2.9個百分點。加工貿易進出口32億元,增長1.1倍,占4.1%,比重下降0.5個百分點。自治區貿易結構趨多元化發展態勢。


      從貿易主體來看,民營企業為進出口主力,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民營企業(包括私營企業、集體企業、個體工商戶)進出口541.9億元,下降5.4%,占70.6%,比重下滑2個百分點;國有企業進出口158.1億元,增長17%;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66.3億元,下降18.7%。


      從主要貿易伙伴來看,蒙古和俄羅斯為最主要貿易伙伴。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對蒙古進出口185.7億元,下降8.7%,占24.2%,比重下滑1.6個百分點;對俄羅斯進出口183.2億元,增長10%,占23.9%,比重提升2.8個百分點;2016年自治區對上述兩國貿易總值合計達368.8億元,占同期自治區外貿總值的48.1%,比重上升1.2個百分點。


      進出口商品方面,出口紡織服裝和機電產品降幅明顯,農產品出口增長逾兩成。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出口紡織服裝41.9億元,下降22.4%;機電產品34.8億元,下降40.8%;同期農產品出口49.5億元,增長23.7%;出口含氧基氨基化合物38.5億元,增長14.6%。此外,出口鋼材36.5億元,下降10.2%。進口以資源性商品為主,各類商品價格漲跌不一。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進口煤2550.4萬噸,增加86.3%,進口均價每噸246.2元,上漲6.9%;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973.8萬噸,減少4.8%,進口均價每噸305.4元,下跌14.2%;進口鋸材556.2萬噸,增加28.1%,進口均價每噸1402.9元,上漲3.4%;進口原木339.1萬噸,減少5.8%,進口均價每噸848.2元,下跌4.8%;進口銅礦砂125.5萬噸,增加2.7%,進口均價每噸7657.5元,下跌29.3%。


      據呼和浩特海關統計部門分析,2016年自治區外貿增長乏力主要是由于部分主要礦產資源進口價格下跌,內蒙古自治區外貿進口主要以礦砂等大宗資源性商品為主,2016年在國際市場大宗資源性商品價格波動的態勢下,內蒙古自治區主要進口商品量增價跌。此外,2016年,受蒙古等鄰國市場需求乏力的影響,內蒙古自治區出口紡織服裝、機電產品和鋼材等傳統主要商品全線下降,使得自治區出口貿易明顯下降。


      為此,有關專家建議,發揮內蒙古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重點發展能源、冶金、稀土應用、化工和農畜產品加工等行業的基地建設,積極推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進一步放寬非公有制經濟的準入領域和準入條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積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做大做強。(張棖 蔡亞軍)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