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8日,在全國工業旅游創新大會上,內蒙古伊利集團獲得了國家旅游局頒發的“國家工業旅游創新單位”稱號。伊利作為中國乳業極具代表性的龍頭企業,近年來在工業旅游層面勇于突破,敢于創新,自2005年啟動工業旅游計劃以來,累計接待游客總量突破1000萬人次。“近幾年,內蒙古一直在積極探索創新工業旅游,像伊利這樣的工業旅游區,只是內蒙古工業旅游發展的一個縮影。”有業者表示。
工業旅游初綻芳華
內蒙古地域狹長,旅游資源豐富,除了草原、巴丹吉林沙海、游牧文化之外還有諸多優秀的工業旅游資源。近年來,內蒙古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依托工業資源發展旅游,衍生出了一系列工業旅游區,遍布在內蒙古廣袤的大地上。神東煤海工業旅游區是煤炭采區復墾后人工再造的田園,是神東礦區的綠苑奇葩;鄂爾多斯羊絨集團工業旅游區現已形成原料、選洗、分梳、紡紗、染色等全鏈條生產加工體系,成為鄂爾多斯羊絨集團的核心加工園區及世界上規模最大、節能環保的花園式現代化紡織工業園區;呼倫貝爾市烏駑格吐山銅鉬礦、赤峰市力王工藝美術公司工業旅游區等一批新興的工業旅游區如雨后春筍,利用企業的品牌效益吸引游客,同時也使自己的產品家喻戶曉,現在,內蒙古越來越多的現代化企業開始注重工業旅游。
自啟動工業旅游以來,伊利集團已持續推出多樣化的旅游項目并開放40余家工廠。在伊利奶粉樣板工廠,游客可以通過參觀通道了解生產線;在敕勒川精品奶源基地,與小牛親密接觸;在草原乳文化博物館,游客可以從石器時代“穿越”到當代,系統了解北方游牧民族乳文化發展歷程……
在擁有包鋼等眾多工業企業的百年工業老城包頭市,包頭工業文化博覽園正在建設當中,并將推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系列研學旅游產品,游客通過VR技術可以觀看鋼鐵冶煉過程。據介紹,未來包頭市還將打造國家礦山景區(石拐),通過整合石拐舊礦山和舊城區兩大資源,利用舊礦山區域開發地下礦坑過山車等娛樂項目,打造“礦山游樂園”,結合VR、5D電影開發礦山博物館;舊石拐老城區還會融入文創等產業打造“礦山主題小鎮”。
旅行社為工業旅游作嫁衣
巴彥淖爾的河套酒業在世界聞名,以酒為媒,殊榮無數,近年來,通過工業旅游的帶動,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作為工業旅游良性發展強有力的催化劑,旅行社在其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為開發多元化旅游產品,巴彥淖爾市載祥旅行社將目光瞄準工業旅游,與巴彥淖爾市多家企業達成合作。“產品線包括河套酒業、圣牧高科以及計劃合作的保牛乳液,區外游客對企業的了解只限于工業產區,而通過開發工業旅游線路,游客可以深入了解一個企業,這改變了很多游客對企業的固有認知。”巴彥淖爾市載祥旅行社張彥杰經理說。
無獨有偶,內蒙古草原國際旅行社也在探索巴彥淖爾工業旅游資源。“三年前開始嘗試工業旅游,帶領游客走進食品廠、酒廠,增加游客對巴彥淖爾美食的關注。”巴彥淖爾市草原國際旅行社負責人劉姣介紹。
內蒙古眾信國際旅行社的導游賀梅介紹,“所有到達呼市的旅行團,伊利、蒙牛這些企業是線路中很重要的一站,游客參觀的積極性很高,而且反響都很好。”
發展工業旅游是企業充分利用已有的生產要素和產業資源,通過恰當的組合改造形成新的旅游產品。在談到企業開展工業旅游的意義時,內蒙古伊利-乳都科技示范園行政總監白如冰表示,“開展產品直銷,為企業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向游客展示企業的現代化科學技術和先進的生產工藝,借助口碑傳播,樹立和展示企業形象;滿足消費者對食品衛生安全的潛在需求,穩定和培育客戶群;生產流程透明化呈現,要求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創造和諧的生產環境;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豐富消費者體驗項目,充實精品旅游線路。”
張彥杰表示,對于旅游企業來說發展工業旅游,首先能使旅行社不再拘泥于山水自然景觀,能夠不斷豐富旅游產品內容和提高旅游產品層次。其次工業旅游對孩子吸引力極強,游客融入工業園區生產中,增加旅游的科普性、趣味性、知識性;于企業而言,是傳播企業價值和文化效益的最佳途徑。
“通過參觀河套酒業或者蒙元寬食品有限公司,增強游客對內蒙古美食的印象,在游客心中留下了內蒙古美食產品生產安全,可以放心食用的印象。”劉姣說。
如今內蒙古的工業旅游已經駛入發展快車道,如何平衡游客參觀與正常生產之間的關系,也成為旅行社與工業企業亟須思考的問題。
據業內人士介紹,在工業旅游項目開發之初,工業企業就會對工廠結構及功能進行整體規劃,確保開放工廠同時具備生產經營功能和游客參觀功能。還專門設置了參觀通道、互動體驗區域、游客中心、停車場和廁所等基礎設施,以便滿足開放參觀的需求。
工業旅游背后的思考
隨著旅游資源的不斷挖掘與探究,工業旅游將進入一個黃金期。“游客的關注點將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自然及人文資源,工業旅游作為新要素進入游客視野。”業內人士表示。
“內蒙古工業旅游還處于初級階段。”有業者表示,旅游要素開發不完善、開發力量不夠、特色旅游產品少、旅游要素中的“購”體現不明顯,內蒙古工業旅游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內蒙古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于光軍認為未來內蒙古工業旅游有兩個路徑:把現代工業和民族文化在人文理念中的傳統生產方式做對比。例如在旅游線路上、旅游推廣宣傳上形成一種比較明確的對比,是需要關注的一個重點;把現代產業和旅游業、工業本身的市場推廣相結合是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工業、旅游+現代產業是需要進一步拓展的方向,包括現代農業、現代畜牧業等。
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系副主任姜海濤對于內蒙古工業旅游的發展提出幾點建議:在旅游資源整合方面,一是加強工業旅游資源豐富的企業之間的整合。二是加快工業旅游和其他形式旅游的整合,加強區域內部聯合,整體提升城市旅游業的競爭力;在完善企業相關服務設施方面,企業內部應合理規劃旅游景點,開辟安全的旅游通道,形成一個合理、協調的旅游區域,達到點、線、面的融合。增設與企業相關的歷史、文化展館和科技館,使游客了解企業文化、企業歷史以及與企業生產領域相關的國內外信息、產品發展走向等,增強趣味性,同時要增設體驗性項目,增加游客的參與性;在打造品牌與拓展客源方面,政府和有關管理部門要給予適當的政策支持,與大型企業聯手打造更多國內國際知名品牌。從客源市場來看,如何吸引更多的散客客源,是開發工業旅游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此外,加強與旅行社、旅游管理部門的聯絡,通過與旅行社的合作彌補企業自身旅游專業性不強的弱點,充分發揮旅行社旅游線路開發、旅游宣傳、市場推廣以及客源聯絡等方面的優勢。
于光軍表示,促進工業旅游發展,政府要起到協調作用,針對企業的環境保護、產品推廣,企業形象、社會責任做引導,優質工業資源如何介入當地的旅游業,政府需要做提前的溝通工作;從內蒙古工業旅游發展來看,現代工業與自然融合會成為比較受歡迎的產品。
有業者表示,發展工業旅游必須政府介入,提供支持、保障政策。為此內蒙古各級政府出臺了相關激勵政策,希望通過發展工業旅游推進現有工業企業轉型升級,從而帶來新的經濟增長。
在巴彥淖爾市,政府出臺鼓勵政策,激勵旅游企業開辟工業旅游項目,發展工業旅游。
依據《包頭市工業旅游發展戰略》規劃,包頭工業旅游發展的基本思路為:培育明星景區及旅游企業,進而帶動包頭其他工業旅游景區的開發;以點帶線、帶面,強勢整合資源及空間,打造戰略引擎項目;推進“工業+”建設,打造包頭特色的工業旅游產業聚集;景城互動,以品牌工業景區為引擎帶動城市旅游發展及完善城市配套,實現以旅游帶動城區發展。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