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通過降成本讓企業獲得10項紅利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時間:2017-01-09





      2016年,內蒙古通過實施降成本舉措,實現企業“松綁上陣”,獲得了10項紅利。


      ——降低企業稅負成本。


      2016年,內蒙古扎實推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與繳納營業稅相比,全區試點納稅人凈減稅15.7億元,原增值稅行業增加抵扣減稅45.2億元,合計減稅60.9億元注:上述稅負變化不含建筑業、房地產預征率因素影響減收情況。


      通過推進資源稅改革,全區資源稅完成88.1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0.2億元,下降0.2%。


      推進稅收優惠政策落地。全年落實國家稅收優惠政策減輕納稅人負擔約406.8億元。


      ——降低涉企收費。


      清費立稅,規范了資源領域稅費關系。將全部資源品目的礦產資源補償費率降為零,停止征收價格調節基金,取締地方針對礦產資源違規設立的收費基金,大幅度減輕了企業負擔。


      清理規范政府性基金。將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育林基金征收標準降為零,將散裝水泥專項基金并入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停止向水泥生產企業征收散裝水泥專項資金。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免征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設基金等政府性資金。


      減免部分涉企收費。免征國內植物檢疫費、新獸藥審批費、林權勘測費等1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將建筑能效測評、建筑節能材料檢測費收費標準降低20%,將計量器具檢定費收費標準降低30%。


      規范和清理企業招投標過程中的收費項目。主要是取消招投標過程中的建設工程承發包交易服務費。經過以上多措并舉,2016年預計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25億元。


      ——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全面落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八條措施”,對符合條件的全區247家企業、295個項目通過創業創新電子服務券補貼資金1283.1萬元;全面推進“助保貸”融資服務,覆蓋全區50%的旗縣市、區,預計全區盟市統籌面將達到75%,累計發放796筆40.7億元“助保貸”貸款。


      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工業企業各類專項資金、基金、政策性貸款22.2億元。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達19041.06億元,同比增長14.6%,比去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其中,全區新增貸款余額1900.39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36.5億元,累計為各類中小微企業降低、減免融資成本達21.5億元。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全區企業“五證合一、一照一碼”以及個體工商戶“兩證整合”改革工作已全部落實,實現了工商注冊“零收費”,切實為企業提供了便利,降低了創業成本。向社會公布了《自治區本級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清單》,這是全國第一張省級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清單。同時,按照自治區政府的工作部署,各盟市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清單于2016年底前完成并公布,各旗縣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清單將于2017年6月底前完成。公布了《內蒙古自治區本級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收費目錄清單》,明確了中介服務收費的合法性,最大限度地縮小政府定價范圍,充分發揮了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作用,減少了政府及政府部門對中介服務市場的不當干預。印發了《社會組織活動管理辦法》、《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試點工作》,完成了第一批十家脫鉤試點工作。


      ——降低用工成本。


      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預計2016年,可為企業減輕失業保險費支出7500萬元。全區工傷保險平均費率進一步下降,平均費率為0.77%,較2015年下降0.28%,預計2016年全年減負1.4億元。


      合理調節最低工資標準增長幅度。2015年自治區調整了全區最低工資標準,按照國家要求,最低工資標準可根據各地實際,2到3年調整一次。計劃于2017年再次對執行情況進行評估,結合我區經濟發展情況,適時適度確定調整的增幅和頻率。


      全力援助企業穩定就業崗位。通過降低失業保險費率、下調失業保險繳費基數、支付穩崗補貼等措施,切實減輕企業負擔。2016年全區使用失業保險基金為346家困難企業發放援企穩崗補貼48518萬元,涉及職工217626人,有效減輕了企業負擔,充分發揮了失業保險“保生活、防失業、促就業”的作用。


      ——降低企業用能成本。


      全面落實自治區電力多邊交易、大用戶直供、風電消納、電價補貼、價格聯動等一系列電力綜合改革措施,2016年累計補貼電量632億千瓦時,補貼金額11.64億元。蒙西電力多邊交易完成交易電量753.2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0%,降低用電成本55.94億元,蒙東大用戶直供降低用電成本5.35億元,蒙西電網輸配電價改革常態化降低企業用電成本26億元,全區共降低企業用電成本99億元。


      ——降低企業用地成本。


      因地制宜制定促進產業發展用地相關政策措施,規范實施降成本落實產業用地政策。鼓勵優先發展以農、林、牧、漁業產品初加工為主的工業項目和與加工貿易相關的工業項目。全力保障易地扶貧搬遷用地需求。在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的基礎上,統籌安排建設用地規模和布局,為“十三五”發展留出足夠用地空間,重點保障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及增減掛鉤節余指標用地空間。


      ——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降低鐵路運價和雜費。中鐵總從2016年2月4日起對全路實行統一運價的營業線整車煤運輸基價2每噸公里下調1分。同時,對除低于國鐵運價水平或特殊計費方式的特價線外,實行特殊運價的國鐵線路及國鐵控股合資鐵路整車煤運價水平以基準價為基礎原則上每噸公里下調1分。自2016年2月1日起,神華包神鐵路公司對包神、甘泉地方鐵路內裝車的客戶分別給予運價下浮18%、9%的優惠。自2016年2月19日起,伊泰公司管轄準東、呼準地方鐵路,對經呼準線運輸煤炭給予運價下浮10%的優惠。自2016年1月1日起,對大準鐵路短途運輸收費標準每噸運價降低5分。以上措施預計為企業年減輕負擔5.6億元。


      減免公路運輸收費。繼續執行整車合法裝載鮮活農畜產品免費通行的綠色通道優惠政策,將牧草納入綠色通道免費通行,擴大了優惠整車減免范圍,減免金額5.4億元;繼續實施對全區符合要求的甩掛運輸車輛給予減收30%高速公路通行費的優惠政策,并將該優惠政策時限延長至2021年7月31日,減免金額382.6萬元;進一步擴大我區收費公路對6軸及以上重要物資運輸車輛優惠政策范圍,在出入我區所有區界收費站時通行費標準下調10%優惠政策,減免金額2.9億元。以上共計減免金額8.3億元。


      清理和規范進出口環節收費。對我區進出口環節收費進行了全面清理和規范。制定了二連浩特市邊民互市貿易區監管場所進場交易服務費和過夜停車費的收費標準,明確放開倉儲費和裝卸費,實行市場調節價,由企業按照當地市場勞務價格自行確定。對二連浩特市中盛經貿有限責任公司危險品海關監管場所收費項目進行調整和規范,將此前收取的停車費變更為場地使用服務費,納入《自治區政府定價進出口環節經營性收費項目目錄清單》,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通過對進出口環節經營服務性收費的全面清理,取消不合理收費項目,降低偏高收費標準,切實減輕了外貿企業的負擔。


      ——加快企業資金周轉。


      大力發展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發展能效信貸、合同能源管理未來收益權質押貸款、排污權抵押貸款、碳排放權抵押貸款等綠色信貸業務,積極支持節能環保項目和服務。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開發以自主品牌、商標專用權等企業無形資產質押的貸款業務,支持消費品領域自主品牌建設。鼓勵金融機構開展針對小微企業知識產權、股權等融資服務,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規模。支持“互聯網+”行動,促進傳統產業、大企業與市場迅速對接。


      支持金融機構提高支付結算效率。研究印發了《內蒙古自治區非現金支付工具推廣指導意見》,督促金融機構加大現代化支付工具的推廣力度,提高支付結算效率,加快企業資金流轉速度。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存款人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辦理一定金額以下的轉賬匯款業務免收手續費。


      積極開展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推廣應用工作。利用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根據市場需要,通過為應收賬款的債權人、債務人和資金提供方等參與機構提供信息合作服務,盤活應收賬款存量,提高市場效率,推動應收賬款業務的創新和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解決。


      ——鼓勵企業內部挖潛。


      積極開展工業強基專項行動,抓好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累計認定國家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5個、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1個,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已達到141個,培育國家和自治區級企業重點實驗室達96家、構建了22家產業技術創新聯盟。


      引導煤炭企業上下游聯合兼并重組,幫助煤炭企業走出困境,截至目前,全區涉煤重組案共完成29宗、涉及企業51戶。構建起煤-電-有色金屬、鋼鐵、化工、建材、光伏、農畜產品加工、裝備制造等10大產業延伸鏈,其中電力、化工產業中煤電、煤化一體化比重達到90%以上、鋁產業中煤電鋁一體化比重達到70%以上,一體化產業鏈競爭優勢明顯,在本輪價格競爭中保持了持續增長。


      研究出臺支持鼓勵企業技術改造的指導意見,建立支持技改的產業目錄,完善相關扶持政策,調動企業加大技術改造的積極性。加強規劃引導,發布四大基地、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對大數據、石墨、稀土、多單晶硅、電動汽車等產業研究實施路徑、項目指南。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