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經120°、北緯49°,牙克石鳳凰山開雪節已拉開序幕;東經110、°北緯40°,工匠們正細心雕琢展現草原文化的雪雕城墻,第三屆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區旅游冰雪節準備工作已近尾聲;東經101°、北緯41°,額濟納冰雪胡楊節將在明年元月開啟。近年來,依托豐富的冰雪資源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內蒙古著力開發冬季旅游市場。據統計,2015年冬季,內蒙古接待游客3000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00億元,同比增長30%——
政策拉動
內蒙古自治區旅游局旅游促進處董利民說,大力開發冬季旅游,是內蒙古旅游產業提質增效的重要渠道,也是旅游供給側改革的一部分。“近年來,我們利用內蒙古豐富的冬季冰雪資源,策劃冬季主題旅游產品,建立并延伸冬季冰雪旅游產業鏈,舉辦各類冬季旅游節慶,樹立冬季旅游品牌,已取得一定成效。”
據悉,在內蒙古自治區旅游局的帶動下,各盟市相繼出臺了刺激冬季旅游的獎勵措施。
阿拉善盟日前出臺的《促進阿拉善盟旅游產業發展的獎勵扶持辦法》提出,全國百強旅行社在阿拉善盟設分社,年接待游客2000人以上一次性獎勵10萬元。阿拉善盟旅游局局長劉沖霄說,“為鼓勵旅行社等旅游企業積極開拓客源市場、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我盟對原《辦法》進行了修訂,擴大了獎勵范圍、提高了獎勵幅度,力爭將阿拉善旅游旺季做精、淡季做活,打造‘蒼天圣地阿拉善’旅游品牌。”
《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意見》中提到,“鼓勵旅行社大力開拓客源市場,積極組織市外游客到我市旅游,全年累計組織市外過夜游客達到500人次(含)以上,按游客在我市住一晚每人30元、住兩晚每人每晚50元、住三晚及以上每人每晚70元的標準獎勵組織方。鼓勵旅游企業開展旅游包機和旅游專列業務,其中,旅游包機每班次達到100人(含)以上,國內航線每班次補貼5萬元,國際航線每班次補貼10萬元;通過旅游專列一次性組織市外游客300人(含)以上,每列補貼3萬元”。
在興安盟,相關政府部門和景區給予旅行社雙重階梯式獎勵,同時設立“年度貢獻獎”,對業績突出的旅游企業再予重獎。
今年,在呼倫貝爾市旅游局的協調下,呼倫貝爾新增了青島、昆明航線,開通了海拉爾—根河“冷極號”旅游專列和海拉爾—呼和諾爾國家草原公園景區的直通車。
董利民說,“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內蒙古冬季旅游資源和產品的宣傳推廣力度,引領全區加強冬季旅游基礎設施、提升服務品質,協調相關部門改善交通的可進入性,豐富冰雪文化產品,帶動有條件的地區的農牧民開發冬季冰雪旅游項目,擴大‘自然大冰雪,風情內蒙古’品牌的知名度。”
企業跟進
內蒙古同源國際旅行社總經理張世新說,“經過幾年的探索,依托呼包鄂地區的冰雪、溫泉、冬捕、民俗等資源,我們推出了親子游、拓展游、研學游、銀發游等多款冬季旅游產品,目前已全部上線。”
內蒙古眾信國際旅行社總經理曲作武說,此前,每到冬季呼包鄂地區的景區基本處于歇業狀態,近幾年,在旅游部門的政策扶持和引導下,很多景區開始四季營業,一些景區在原有景觀的基礎上還新設了滑冰、滑雪等冬季旅游項目,這些為旅行社研發冬季產品提供了保障。
呼倫貝爾光大旅行社總經理朱波表示,近幾年,該社致力打造“海拉爾+滿洲里+額爾古納+根河”這條線。其中,到中國冷極村感受極度嚴寒、到冰雪那達慕基地和敖魯古雅民族鄉體驗蒙古民族和鄂溫克民族的獨特魅力成為亮點,成為越來越多游客冬游內蒙古的首選。
呼倫貝爾草原日月國際旅行社總經理李桂香說,“我們研發了冰雪民俗游(海拉爾—滿洲里—額爾古納—根河—牙克石);冰雪溫泉游(阿爾山—海拉爾—滿洲里)等冬季旅游產品,市場反應良好。”
政企聯動
內蒙古冬季旅游的“春天”來了,但距離成熟的冬季旅游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內蒙古師范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長安認為,旅行社推廣冬季旅游仍以周邊游客為主,國內遠距離市場開拓不足;以扁平式市場開拓為主,高端市場開發不足。“內蒙古冬季旅游資源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但是被開發更早、更具規模的黑吉遼地區的冰雪旅游所掩蓋,短期內尋求突破光靠旅行社是不夠的。”
呼和浩特職業學院人文與旅游學院副教授劉春玲認為,只有政企聯動才能有效開拓冬季旅游市場。建議旅行社加大產品研發費用和營銷推廣費用,出更多的包機、專列產品,注重產品品質,避免同質化。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