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推動煤炭上下游企業重組取得重大進展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網站   時間:2016-12-29





      2015年內蒙古自治區下發了《關于支持煤炭轉化企業與煤炭生產企業重組有關事宜的通知》(內政辦發〔2015〕57號),自治區經信委認真組織落實,取得了重大進展。截止目前,全區煤炭上下游企業聯合重組23起、涉及重組資產1480億元,盤活煤礦投資和轉化項目投資240億元,可新增產值200億元,減少新配煤炭資源78億噸、控制新增產能7000萬噸,可就地消化現有煤炭產能9286萬噸。


      一、重組的主要模式和成效


      (一)重組模式


      上下游重組主要在大企業之間進行,主要有三種模式:


      一是互相入股,形成上下游一體化經營。煤炭轉化企業與煤炭生產企業相互參股,構建煤礦與轉化項目一體化發展模式,共14起,涉及煤炭資源190億噸,重組投入256億元。如:神華國能查干淖爾電廠(2×66萬千瓦)與冀中能源峰峰集團查干淖爾一號井,北方聯合電力公司長城電廠(2×100萬千瓦)與山東能源新礦集團長城三、五、六號煤礦等均采取相互入股對方煤礦、電廠的方式。


      二是收購股權,提高上下游產業鏈競爭能力。煤炭生產企業收購轉化企業股權,延伸煤炭產業鏈條,共5起,涉及100萬噸甲醇、60萬噸烯烴、52萬噸尿素、318萬千瓦火電機組,收購投入108億元。如:兗礦集團出資18.4億元收購內蒙古久泰52%股權,注資40億元啟動停工的60萬噸烯烴項目建設,星光集團出資20億元收購蒙西2臺30萬千瓦電廠等。


      三是簽訂長協,穩定上下游企業協同競爭。轉化企業與煤炭生產企業簽訂長期供煤協議,形成穩定的供需關系,共4起,簽訂1535萬噸/年的長期供煤合同。如:京能集寧電廠(2×35萬千瓦)與錫盟芒來煤礦簽訂年供煤300萬噸合同,北方聯合電力公司勝利電廠(2×66萬千瓦)與神華銷售集團簽訂年供煤575萬噸的長期供煤協議等。


      (二)主要成效


      一是減少煤炭資源配置,控制了新增產能。參與重組的轉化項目中有16個符合配煤政策,應新配78億噸資源、對應新增產能7000萬噸。而這些項目與現有煤礦重組后,不僅可以減少新配煤78億噸、減少新增產能7000萬噸,而且還可消化現有產能9286萬噸。


      二是實現煤電、煤化一體化后,有效解決煤與電、化之間的價格戰,形成了產業鏈競爭新優勢。煤與電、化聯合重組后,上下游之間由原來的外部競爭轉變為內部協作,有效解決了長期以來煤炭與發電、化工之間的價格戰,電、化的原料煤價格穩定,有利于發揮產業鏈競爭優勢。烏海化工、星光集團重組蒙西電廠、海渤灣電廠后,自用電成本每度可降1角錢左右,消化自有煤炭近400萬噸。


      三是盤活“僵尸”項目,增強了對煤化工項目投資信心。內蒙古久泰計劃投資83億元的60萬噸烯烴項目,因資金短缺停工,成了“僵尸”項目。兗礦集團出資18.4億元收購久泰52%股權后,注資40億元啟動停工的60萬噸烯烴項目建設,不僅可直接消化兗礦近300萬噸煤炭,還可將久泰100萬噸甲醇連同兗礦達旗90萬噸甲醇轉化為附加值較高的烯烴,不僅盤活了“僵尸”項目,還增強了對煤化工項目的投資信心,形成有效的生產力。


      四是化解了違規煤礦核準難題,緩解了違規煤礦的資金壓力。我區23處違規煤礦計劃總投資近900億元,部分項目已建成,完成總投資近500億元。國家已要求一律停產停建,3年內停止新核準煤礦項目,業主承受巨大資金壓力,處境艱難。我們利用國家電力外送基地、重點煤化工示范項目的配套煤礦可以新建的政策,組織上下游企業協商、開展重組。項目重組后,既盤活了這些煤礦的投資,也加速了項目核準進度。目前,我區已有8處違規煤礦獲得國家產能置換批復、總產能6080萬噸/年,預計近期可核準,其余的正在編制置換方案、申報中。


      二、我區面臨煤炭上下游重組的難得機遇,潛力巨大


      我們分析,全國煤炭產能過剩是今后一個時期的常態,我區煤炭工業以外銷為主的發展方式難以為繼。必須抓住國家清潔能源基地和現代煤化工示范基地建設的有利時機,推動轉化項目與現有煤礦聯合重組,消化既有產能,促進就地平衡。我區有潛力、有條件走出“簡單挖煤賣煤的困局”。


      (一)我區煤炭潛在產能過剩嚴重。2020年我國煤炭消費量將控制在42億噸以內,煤炭去產能后總規模在47億噸左右,全國煤炭市場較長時間處于供大于求局面。我區現有合法煤礦和違規煤礦601處,總產能13億噸。此外,我區為轉化配套項目配置的煤炭資源中尚有4.3億噸產能待建,企業持有風險探礦權資源1200多億噸也要求開礦,我區煤炭潛在產能過剩嚴重。因此,我區煤炭工業的根本在于就地轉化,延長產業鏈、多次加工增值。


      (二)我區煤炭去產能空間有限,但具備通過聯合重組化解過剩產能的條件。按照國家要求,我區有5414萬噸煤炭產能在2020年前需退出,僅為現有產能的4.7%。但我區具備轉化項目與現有煤礦重組、化解過剩產能的機遇和有利條件。國家同意我區建設4條電力外送通道配套火電裝機5000萬千瓦、煤制氣280億立方米、煤制油700萬噸、煤制烯烴300萬噸、煤制乙二醇200萬噸、化肥1500萬噸,這些項目從2017年開始陸續建成,2020年前后全部建成,項目建成滿負荷運行年可轉化煤炭4.4億噸。屆時,區內火電、化工消耗煤炭7.3億噸,煤炭就地轉化率近60%,區內其他行業用煤保持現有1.2億噸、出區銷售保持目前5億噸規模,全區煤炭產能與需求量相當,可實現產銷新平衡。


      三、下一步的意見


      (一)堅定不移推進上下游聯合重組。從源頭上控制新增產能,新上火電、煤化工項目設置競爭性選擇業主條件,即:優先將新上轉化項目配置給擁有煤礦的企業,其次配置給與現有煤礦重組、與現有煤礦簽訂中長期供需協議的企業。


      (二)嚴格執行政策,從嚴配置煤炭資源。嚴格執行自治區配煤政策,全面完成已配置資源、未兌現轉化項目的清理工作,摸清“家底”,除國家同意建設的大型煤制燃料項目外,符合配煤條件的新上轉化項目需利用已有的煤炭資源,不足部分再先從清理收回的資源中通過聯合重組的方式解決,原則上不新出讓煤炭資源。


      (三)堅決禁止沒有轉化項目的新建煤礦項目。嚴格禁止單純生產煤炭的新上煤礦項目建設。23處違規煤礦項目必須落實轉化項目或與其他符合條件的轉化項目聯合重組,并經自治區政府確認后,方可按要求建設。堅決禁止違規建設煤礦。


      (四)加快重大煤炭轉化項目建設。國家同意我區建設的有47個煤電、煤化工項目,已核準24個、未核準23個。對已核準的項目要加快建設、按期投產,未核準的項目要積極幫助完善支持性文件,早日核準開工、盡快投產,促進煤炭就地轉化。


      (五)落實好聯合重組政策。對完成重組的23個項目,按自治區重組規定逐項落實支持政策,保障重組企業的利益。對重組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總結,有針對性地研究煤炭上下游企業聯合重組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制定新政策,調動企業聯合重組的積極性。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