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旅游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發展轉變,由景點建設為主向全產業鏈打造轉變。”近日,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在烏拉特后旗召開全域旅游推進會議,考察觀摩自治區全域旅游示范旗——烏拉特后旗全域旅游開展成果,并從巴彥淖爾市的實際情況出發,安排部署全市全域旅游工作,由此巴彥淖爾市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全面開啟,也意味著巴彥淖爾旅游業進入了全域化發展階段。
科學規劃引領全域旅游發展
近年來,巴彥淖爾市旅游業發展迎來黃金時代,但區域發展不平衡、客源半徑輻射不廣、品牌創建不夠健全等問題仍舊需要不斷完善。
巴彥淖爾市政府副市長師銀來直言,旅游發展要明確目標、與時俱進,加快實施全域旅游戰略,進一步發揮旅游業在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中的重要作用;要突出重點,以全新的理念來認識、謀劃和推進全域景觀化,推進產業融合化,推進服務精細化,推進宣傳常態化,推進工作項目化,推動形成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強化責任、精心組織、狠抓落實,努力在全市形成領導有力、部門支持、社會參與、企業發展的良好局面。
巴彥淖爾市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徐峰表示:要牢固樹立全域旅游發展理念,跳出傳統旅游謀劃現代旅游,要結合實際情況,推進多產業融合發展。以旅游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主線,以建設塞上江南、草原水城區域旅游目的地為目標,按照“全景、全業、全時、全民”模式,整體布局、多級聯動、社會參與、一體化推進,全面建設全域旅游示范市(區、旗縣),增強旅游產業的驅動力、創新力和競爭力。
“2016年,持續推進全域旅游進程,建設休閑驛站、雕塑群等景觀帶,推進旅游交通網絡等公共設施建設,完善旅游功能服務;培育鄉村旅游示范點,牧家樂連片集中經營,形成旅游產業帶;發展休閑農莊、特色民宿,培育一點一品,帶動特色旅游項目發展;自然景點臥佛灣、豹子溝、小九寨溝等提供自然生態休閑旅游產品。”烏拉特后旗旅游局局長黃芳說。
發展全域旅游,要積極構建巴彥淖爾全域旅游發展"1213"的全域空間布局,即一核集成服務、二基地均衡發展、一帶整合提升、三線打造精品。要按照全域旅游的發展理念,堅持旅游規劃全域化;堅持旅游供給側結構改革,增加旅游有效供給;堅持部門協同形成合力,加大創建工作力度;堅持改革創新先行,增添全域旅游活力;堅持凸顯地域文化特色,提升河套文化影響力;堅持惠民為民,使全域旅游深入人心。把旅游業發展成為開放巴彥淖爾的先導產業、富裕巴彥淖爾的支柱產業、和諧巴彥淖爾的富民產業、美麗巴彥淖爾的綠色產業。
品牌建設推進旅游全覆蓋
據了解,烏拉特后旗創新旅游業態,推進旅游小鎮、旅游風景道、旅游度假區、特色旅游基地、研學養老旅游基地的建設。2016年,烏拉特后旗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加快旅游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加快三個旅游區域建設,打造經濟產業發展帶,努力實現“全景+”經濟體系發展。
對于烏拉特后旗如何發展全域旅游的問題?徐峰給出了答案,“以旅游為紐帶,整合休閑、農業、文化、運動、康療等相關產業,推動旅游品牌化、由粗放型發展向集約型發展轉變,由景點建設為主向全產業鏈打造轉變,實施特色品牌帶動戰略,提升旅游產品競爭力。”
汽車越野是烏拉特后旗的一項品牌賽事。9月27日,首屆中蒙萬里茶道4+N自駕之游活動在烏拉特后旗出發,開啟四輪汽車+游牧文化游、河套文化游、草原邊塞游、自駕體驗游等混合的4+N旅游方式。
烏拉特后旗北與蒙古國接壤,黃芳認為,“以''4+N''自駕這種新業態旅游方式開發口岸環線自駕旅游線路,將增強國際跨境旅游的吸引力,實地考察中蒙邊境沿線的歷史遺跡、博物館以及旅游資源、民俗文化,對于領略烏拉特風情,深度體驗河套文化、草原自駕風情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全域布局五大理念構建新格局
為發展全域旅游,烏拉特后旗出臺了一系列重要舉措:為強化綜合協調,成立推進全域旅游工作領導小組,完善了管理體制。成立旅游(扶貧)投資有限公司,改革創新投融資模式。為給全域旅游提供綜合執法保障,決定設立旅游警察大隊,整合市場監督管理、消防、旅游、衛生等部門聯合辦公,同時把旅游市場環境治理與旅游安全應急相結合,納入城市綜合治理,實現管理、監督、應急聯動機制。與5個旗縣開展旅游區域合作,推介旅游資源,聯合打造精品旅游路線。與城建、國土、林業、生態等規劃內容銜接,把旅游元素融入城市建設的各個方面,實施城鄉景區化戰略。制定出臺了《烏拉特后旗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實施意見》,44項優惠政策為全域旅游提供發展動力。還制定扶持旅游商品企業發展優惠政策、陰山休閑溝口管理辦法,編制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切實將旅游工作融入全局和全域布局。
據了解,2016年烏拉特后旗自主改革全面打造旅游文化年,將旅游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培育發展,從綠色生態等五方面入手,逐步構建“全域旅游+”的格局。
全域旅游+生態美旗:依托后旗獨特的人文生態環境,開展山地旅游、探險旅游、草原邊塞旅游、禪學養生旅游、體育休閑旅游;開展荒漠生態體驗、教育、認知;開展以植樹造林,綠化美化,把綠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綠色產業優勢的旅游活動。
全域旅游+精準扶貧: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發展旅游扶貧,如潮格溫都爾鎮,依托旅游公路將扶貧村烏蘭敖包嘎查整合建設連片蒙古包群,開展民俗活動,增加騎馬、紅駝體驗項目,濕地與花草結合,增加情感體驗產品,培育一戶一馬為特色的接待戶。
全域旅游+八城同創:將創城與全域旅游結合,為旅游發展營造良好的內部環境,為實現創城目標提供堅實基礎。
全域旅游+鄉村旅游示范點:將那仁烏布爾嘎查、烏寶力格嘎查確定為特色旅游村、烏蘭敖包嘎查為旅游扶貧村,成立全市首家鄉村旅游合作社,采取“政府+合作社”的形式,探索鄉村旅游業發展。全旗培育鄉村旅游帶3個,家庭特色旅游線3條。目前農牧家樂有32戶,計劃和正在實施建設的有40多戶,初步形成了以農家為主的旅游經濟發展模式,有力促進當地農牧民就業和增收。
全域旅游+互聯網:完善烏拉特后旗旅游微信、手機信息平臺,與旅游網絡開展合作。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