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的內蒙古大數據產業推介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內蒙古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作為我國目前唯一獲批建設的大數據基礎設施統籌發展類綜合試驗區于會上正式啟動。
近日出臺的《內蒙古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明確提出:經過3至5年的努力,把內蒙古建設成為中國北方大數據中心、絲綢之路數據港、數據政府先試區、產業融合發展引導區、世界級大數據產業基地,到2020年,大數據產業產值將超過1000億元。
內蒙古自治區從2011年起大力推進云計算產業發展。內蒙古區位、自然條件獨特,發展大數據產業具有突出的比較優勢。
一是數據中心建設優勢
內蒙古氣候條件適宜,年平均氣溫為0—8攝氏度,適合服務器自然冷卻,PUE(能源使用效率)值可以控制在1.4以下,比全國平均水平低0.8—1.6。內蒙古電力裝機居全國首位,蒙西電網形成了全國第一家省級電網獨立輸配電價格體系,輸配電價可直接進行電力市場交易,大規模用電可實施多邊交易直供價格,大數據中心用電價格最低僅為0.26元/度,全國最低,電源保障有力。
二是服務輸出優勢
內蒙古對內靠近京津,毗鄰黑、吉、遼、晉、冀、陜、甘、寧八省區,對外接壤俄蒙,擁有兩條歐亞大陸橋,既方便對內數據、信息傳輸,也有利于面向俄蒙、歐洲提供大數據國際服務。
三是發展環境優勢
內蒙古是我國唯一既享受國家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又享受西部大開發和東北振興優惠政策的地區,稅費優惠,人才引進、創新創業扶持、科研項目申請、科技成果獎勵等配套措施齊全,土地供應充足,人力資源成本低,可為大數據產業創造優良的發展環境。
而包頭市作為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大工業城市,中國重要的工業中心,大數據產業將會成為工業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包頭市大數據產業園區是自治區首個掛牌成立的大數據創新產業園區,計劃總面積7萬平方米,已建成2.3萬平方米,在建4.7萬平方米,堅持超前布局、統籌謀劃,引進培育大數據等相關產業。在此基礎上,不斷推進大數據發展應用,堅持以設施為基礎、以安全為前提、以資源為根本、以應用為核心、重點打造基礎設施、數據資源、產業發展、服務應用、制度保障、人力資源六大支柱。
自治區黨委常委、市委書記王中和在會上說:“近年來,包頭市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深入推動大數據產業開發應用,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云計算應用、電子商務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建成稀土產品交易所、內蒙古大宗畜產品交易所等電子交易平臺和內蒙古首個大數據創新產業園區,先后入選國家‘工業云創新服務’試點城市、國家首批信息化試點城市和全國信息化城市50強,獲評2016年‘寬帶中國’示范城市。”包頭云計算中心計算能力達到600萬億次/秒,存儲能力達到50PB,出口寬帶10GB,承載全市政務云、企業云、公安云、檔案云、大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智慧社區等89項應用。
當前,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將大數據產業作為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舉措,作為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攻方向,正在積極打造中國北方大數據中心,建設世界級大數據產業基地。王中和同時表示:“包頭市將牢牢把握自治區全力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的歷史性機遇,深入發掘包頭大數據產業應用優勢,加快鋼鐵冶煉、機械制造、稀土加工等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進程,加強大數據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全面推進智慧包頭建設,加快大數據技術在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經濟社會各領域應用,并結合實施大學生集聚計劃,加大大數據專業人才引進力度。歡迎更多大數據企業來包頭投資興業,帶動更多大數據項目落戶包頭,共同推進包頭大數據產業起航騰飛。包頭市將在引導資金、運行成本、人才引進、激勵創新等方面給予鼎力支持,為廣大企業和相關機構在包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本報記者李麗萍)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