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冷資源”變“熱經濟”


    來源:中國旅游報   作者:唐永學    時間:2016-11-14





      連日來,隨著2016年“走遍中國——內蒙古冬季旅游萬里巡回展”大幕開啟,內蒙古冰雪旅游資源營銷走進陜西、浙江等地,冰雪旅游營銷效果凸顯。


      近年來,內蒙古通過挖掘“冰雪+民俗”文化,開啟“冷資源”新模式,向世界展示“自然大冰雪,風情內蒙古”的魅力,“冷資源”變成“熱經濟”。


      “冰雪+民俗”突破同質化


      內蒙古的冬季每年長達7個月,充分的季節長度以及豐富的冰雪、溫泉等資源,是內蒙古冬季旅游開發得天獨厚的優勢基礎。誘人的達里諾爾湖冬捕、壯美的呼倫貝爾風景、好玩刺激的阿爾山和牙克石鳳凰山滑雪場、多彩的海拉爾中俄蒙國際冰雪藝術園以及錫林郭勒冬季那達慕大會等,向眾人展示了內蒙古冬季旅游的特有風情。圣潔的哈達、濃郁的馬奶酒、熱情奔放的安代舞等,極具蒙古族特色的民俗風情,將草原人民的豁達和豪爽展現得淋漓盡致。


      “冬季內蒙古獨特的‘冰雪+民俗’已經成為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的緣由。”內蒙古自治區旅游局局長魏國楠介紹,這里森林和草原的雙重雪景,多民俗、原生態的特點,使內蒙古與其他地方的“冰雪”區別開來,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展示出“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寬闊視野、壯美天地,印證了“自然大冰雪,風情內蒙古”。


      “品牌+節慶”打造新品牌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旅游局投入專項資金,集中人力,組織具有冬季旅游資源優勢的相關盟市,全方位宣傳推廣“祖國正北方,銀冬內蒙古”品牌形象,在打造內蒙古冬季冰雪旅游品牌,拓寬營銷渠道,擴大客源,推進冬季旅游目的地建設等方面效果明顯。


      去年,以“快樂的冰雪那達慕”為主題的內蒙古冬季旅游推介活動分別在北京、天津和沈陽三地舉辦。推介會上,內蒙古重點推出了自駕線路品牌——“冰雪天路”以及7條冬季冰雪旅游精品線路,充分延伸了“草原+冰雪+民俗”的旅游發展策略。


      同時,內蒙古推出了一系列極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冬季旅游產品、線路和節慶活動,將民俗與冰雪、休閑與玩雪、邊境風情與冰雪探奇、冰雪與溫泉組合起來。呼倫貝爾冰雪那達慕、阿爾山國際冰雪節、銀色呼倫貝爾攝影節、蒸汽機車攝影節、蒙古族服裝服飾節、錫林郭勒多倫冰雪節、中俄蒙三國國際旅游節暨選美大賽等,吸引廣大游客前來游覽童話般的冰雪世界。根河敖魯古雅使鹿部落圣誕節、中國達斡爾冰釣節、赤峰達里湖冬捕節、呼倫貝爾冰雪那達慕等,將游牧民族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及民俗文化包裝成冬季旅游產品,融民族競技和娛樂活動為一體。


      據統計,內蒙古全區2015年冬季接待游客3000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00億元,增長30%。越“冷”越“熱”,已成為了內蒙古冬季旅游的新常態。


      “推介+巡展”展示全方位


      為期40多天的2016年“走遍中國——內蒙古冬季旅游萬里巡回展”還陸續在四川、重慶等地巡展,以“祖國正北方亮麗內蒙古”為旅游宣傳口號,以“自然大冰雪風情內蒙古”為主題,全方位展示內蒙古的生態風景及風俗人情,踐行“走遍中國”。


      內蒙古自治區旅游局旅游促進處處長董利民說,作為內蒙古自治區乃至全國推介活動中規模最大、時間跨度最長、行走路線最遠的巡展活動,無疑是對內蒙古冬季旅游品牌的全面建設和開拓,要以“萬里長征”的精神使其成為中國冬季旅游市場的明日之星。


      據了解,內蒙古自治區旅游局重點推出了冰雪天路、古都后院冰雪世界、冬奧會延長線、大漠風情冰雪游四大冬季旅游區域。把內蒙古冰雪與草原、森林、沙漠、湖泊溫泉、火山遺址等自然資源,與民族生活、異域風情、歷史遺址、英雄故事等人文資源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內蒙古恢宏大氣的冰雪文化和靈動透徹的冰雪產品。


      魏國楠說,巡回展是展現北疆特色的大好機會,有助于促進內蒙古旅游產業結構調整。內蒙古自治區旅游局將不斷對優質資源進行深度開發,積極創新,打通并整合產業鏈上下游,助力全區旅游產業的發展和提升,實現旅游資源大區向旅游經濟強區跨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