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旅游局召開全區全域旅游推進現場會,部署推進內蒙古全域旅游發展工作。旅游新常態下,內蒙古如何打好全域旅游這張牌,迎接正在興起的大眾旅游時代?
轉模式謀產業優勢
近年來,內蒙古旅游業保持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旅游業逆勢上揚,主要指標連續多年實現兩位數增長,2015年旅游收入對GDP的綜合貢獻率達到11.8%,成為內蒙古發展速度較快的特色優勢產業,旅游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
但同旅游發達地區相比,內蒙古在旅游資源開放、旅游景點宣傳、旅游產業培育、旅游業態創新等方面還存在明顯不足。當前,自助游和自駕游逐漸成為居民出游的主要方式,游客對旅游目的地的滿意度不僅僅局限在景區,而是整個區域的綜合環境,旅游業發展面臨著世界進入大眾旅游時代的機遇期,國家重點支持旅游業發展的政策機遇期、人民群眾旅游需求旺盛的發展機遇期。
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云光中說,新環境下對內蒙古旅游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順應全域旅游發展趨勢,從全域旅游的高度重新思考與謀劃旅游業發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創新思維、主動作為,加快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模式轉變,努力把資源優勢變為產業優勢,把旅游資源大區變成旅游產業大區。
新平臺開創新局面
內蒙古依托優勢資源,圍繞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基地建設目標,實施了內蒙古旅游業“10+3”工程和“643X”品牌體系建設計劃,加快發展階段演進,促進內蒙古旅游全域化發展。
同時,國家旅游局提出創設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旅游度假區、國際特色旅游目的地、旅游改革創新先行區、跨境旅游合作區、邊境旅游示范區以及綠色、藍色、紅色、人文、康養、中醫藥、研學旅游基地等,對于新時期的內蒙古旅游提供了新的發展平臺。
內蒙古自治區旅游局局長魏國楠說,國家明確做出發展全域旅游的戰略部署,自治區黨委、政府也將發展全域旅游、產業轉型升級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來全力推進。我們要充分認識全域旅游,牢固樹立全域旅游發展理念,要用好以全域旅游為核心的新平臺,開創內蒙古全域旅游創建工作的新局面。
據了解,目前,自治區旅游局已向國家旅游局申報25個5A級旅游景區、9個國家旅游度假區、13個全域旅游示范區(5個已列入)、2個改革創新先行區,同時正在研究上報跨境旅游合作區和邊境旅游示范區。
做全域產品是關鍵
“所謂全域旅游就是指各行業積極融入其中,各部門齊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參與,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為前來旅游的游客提供全程、全時空的體驗產品,從而全面地滿足游客的全方位體驗需求。內蒙古要做好全域旅游創建,首先要在旅游產品上下功夫。”魏國楠說。
把城鎮當作一個景區來打造,建好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咨詢服務中心、旅游綜合體、旅游街區、城市公園、休閑廣場、公共綠地、城市綠道等城市公共休閑設施;推進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紀念館等向社會免費開放。綜合打造旅游線路,把城鎮、景區、鄉村接待點作為旅游線路的重要支撐。特別要加大自駕營地建設,要依托不同的自然地貌,建設草原營地、森林營地、沙漠營地、山巒營地、丘陵營地,每個營地都要用主題文化把它們區別開來,如馬頭琴營地、安代舞營地、板畫營地、狩獵營地、馬文化營地、狼文化營地、蒙醫康體營地等,防止千篇一律。
注重發展鄉村(牧區)旅游,抓好文明旅游村、特色家庭旅游線、高星級牧戶游等創建工作,讓鄉村(牧區)旅游成為內蒙古旅游的重要一極。發展鄉村旅游要特別注重旅游扶貧,要把旅游扶貧當作一次政治任務來抓,確保每年有20%左右的貧困人口通過旅游脫貧。抓好鄉村旅游還要特別注重提高組織化程度,從開始就力爭在組織的框架下運作,防止單個旅游戶尾大不掉,影響市場環境。
全域游服務是重點
在內蒙古全區全域旅游推進現場會上,云光中強調,著力完善服務體系,是內蒙古發展全域旅游的又一重點,實現旅游目的地整體建設管理,必須抓好公共服務建設。
云光中說,內蒙古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結合景區景點開發,加快構建高效便捷的旅游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高旅游整體服務水平;要建立配套的金融支持體系,全域旅游整體規劃和建設要與金融部門的資源合理配置,要加大PPP合作力度,推動旅游項目進入市場;要合理建設旅游服務設施,完善旅游廁所、停車場、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強城市服務設施建設,通過發展旅游,直接帶動城市交通運輸、賓館餐飲、商品貿易和文化娛樂發展,帶動建設一批城市公園、博物館、劇院、紀念館等公共休閑設施。
魏國楠說,軟服務是一項重要的公共服務內容,一張笑臉就是一名回頭客,一支優質服務團隊就可以支撐起一個景區,因此要十分重視軟服務,讓內蒙古“豪邁、自然、溫馨”的服務享譽全國。
“旅游+”抓多業融合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引起社會各方極大反響。“旅游+”可充分發揮旅游業的拉動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為相關產業和領域發展提供旅游平臺,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業態,提升其發展水平和綜合價值。
“旅游+”不僅是驅動經濟轉型的動力,更是驅動經濟升級的動力。魏國楠說,合作是旅游空間的拓展。內蒙古將充分發揮毗鄰俄蒙的優勢,充分用好“萬里茶道”這塊金字招牌,充分彰顯中俄蒙經濟走廊建設中的旅游先行功能,創新中俄蒙旅游產品打造,著力建設好邊境旅游示范區和跨境旅游合作區。
魏國楠說,面對“旅游+”,內蒙古將充分發揮旅游的綜合性、帶動性、市場性功能,把旅游“吃住行游購娛、文商養學閑情奇”等要素融入任何產業、任何項目,讓它們裝上旅游的引擎,成為新亮點。
作為旅游資源大區,內蒙古自然風光絢麗多彩,人文、歷史、民族風情獨具特色。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普遍加大的嚴峻形勢下,內蒙古的旅游產業逆勢飄紅。今年1-6月份,全區接待旅游者3160.34萬人次,同比增長11.68%;實現旅游業總收入802億元,同比增長23.38%。內蒙古正在加快旅游業改革發展的步伐,旅游業態不斷創新,旅游品質不斷提升,一個“多業融合、全域聯動”的大旅游發展格局正在形成,必將成為旅游產業發展的強大引力。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