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峰市:巧做"特色鄉村"旅游發展旺


    來源:中國旅游報   時間:2016-10-27





      露營子村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喀喇沁旗西橋鎮,現如今這里已被評為“全國鄉村旅游模范村”“最美鄉村”“國家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國家旅游扶貧觀測點”。可是在幾年前,這些稱號還跟這個村莊沒有任何關聯,露營子村的村容村貌似乎在“一夜之間”改頭換面。


      “要想把村子建設好,就要有出路,你光建設不維護也是不行的,我們整個村子改造,為的就是讓村子有特色,讓村民增加收入,這樣才能調動村民的積極性。”露營子村村主任張平說。從改造危房、鋪設鄉村公路到發展鄉村旅游,露營子村走過了一條并不平凡的致富路。現如今完善的基礎設施,為露營子村的產業發展拓寬了道路,依托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便利的交通條件,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的思路拉開了露營子村的致富門。自2013年以來全村累計投入資金1830萬元用于整村推進和美麗鄉村建設。搞建設、挖文化,露營子村把鄉村旅游當作事業來做,全村靠旅游業帶動了全1200畝耕地全部種植果樹,建成了采摘園3處,已逐漸打造成“三松戴帽、兩杏纏腰、果樹圍腳”的生態旅游示范村。發展農家樂12戶,2015年接待游客1.6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近兩年實現了翻番增長,由2013年末的不足3000元增長到2014年末的6000元,2015年年末達到了9000元,全村參與鄉村旅游業的村民達到90%,通過旅游業產生的經濟效益,使84%的貧困戶脫貧,村民通過鄉村旅游產業真正實現了發家致富的美好愿望。露營子村的鄉村旅游似乎僅僅只是赤峰市的縮影,它融合發展,卻也不斷創新。


      近年來,赤峰市立足當地的區位和資源優勢,以加快農牧業現代化和旅游產業化步伐為突破口,按照“科學規劃、強化組織、創新模式、發展特色”為發展要求,著力建設鄉村旅游示范基地,結合實際,分析鄉情,深入牧區,找準工作目標和突破口,以優美的環境、獨特的自然氣候、美麗的草原風光、整潔的村容村貌、具有民族風情的牧區格調、青山綠水的格局作為宣傳的名片,加快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步伐。


      用扶貧做突破讓旅游帶發展


      發展鄉村旅游是實現旅游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是增加農民收入、調整農村牧區產業和產品結構的主要途徑,是建設美麗鄉村的具體實踐,是實現旅游轉型發展的客觀要求。截至2016年“十·一”,赤峰市在建旅游村發展到52個,初步具備接待能力的村發展到48個。鄉村旅游村累計投資32063萬元,接待戶發展到969戶,比上年增長61.5%。接待人次226萬,比去年全年增長121.6%,旅游接待收入4.52億元,比去年全年增長196.42%。


      把農牧民的擔心一一解決,在讓農牧民放心發展旅游,依托的是政府的合理規劃和正確的項目引進。近幾年來,赤峰市通過不斷摸索,已經形成了城市周邊鄉村休閑度假型,主要是利用鄉野風景、清新空氣、地熱溫泉、環保生態,結合田園景觀和民俗文化,興建休閑娛樂設施,開展觀光休憩、休閑娛樂、運動健身、農家餐飲、康體療養等服務。依托景區發展型,靠景區客源市場帶動周邊鄉村發展以鄉村生產生活內容的民俗旅游,以及農業、飼養業、畜牧業旅游,具有觀光學習教育功能的鄉村旅游。民族風情依托型,以鄉村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為吸引物,突出農耕文化、鄉俗文化、民俗文化特色,開展農耕展示、民間技藝、時令民俗、民間歌舞等活動。如民俗村寨、民族大觀園等。特色產業帶動型,將觀光農牧業、特色采摘、特色漁業、運動健身、養生養老等,包括休閑農牧業園區帶入特色經濟產業旅游。現代農村展示型主要以農村建設格局為旅游吸引物,利用現代農村建筑、居民庭院、村莊綠化、工農業企業來開發觀光旅游,展示現代農牧業產業成就、現代農村建設成果等。生態環境示范型,利用優美風景、奇異山水、綠色森林資源開發自然生態區、自然保護區、水利風景區等,適合宜游宜居、生態度假、生態旅游科普等。


      一村一特色一戶一景觀


      赤峰市在鄉村旅游建設中,實施“一村一品”工程,突出各村特色及鮮明的產品主題,發展游客可參與、體驗休閑的項目。


      旅游扶貧重點村要有特色產業支撐,旅游重點戶要有特色產品支撐積極探索和培育城市依托型、景區依托型、產業依托型、文化依托型和民俗依托型等鄉村旅游發展模式,采取景區帶動、公司+農戶、綜合開發、整村推進等方式,加強城郊森林休閑運動、濱湖度假養生、生態農業觀光、民俗風情體驗等不同類型的鄉村旅游產品開發;著力培育農家客棧、觀光農園、采摘籬園、休閑漁場、養生山吧、心靈牧場、民俗部落、創意莊園、民宿管家等新的業態形式;按照“一縣一特”“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一溝一景”“一家一藝”的發展理念,建設特色化、多業態、互補型、全產業的鄉村旅游產品。推動休閑農牧業旅游產品形態從單一農家樂、牧家樂向生態觀光、休閑度假、健康養生等復合型產品轉變,滿足游客多層次、多樣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實現旅游產品的結構優化和品質升級,打造第四代鄉村旅游和旅游精準扶貧的新樣板。深入挖掘赤峰市獨有的農牧業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打造具有豐富地域文化內涵和鄉村(牧區)特色的文化休閑旅游產品。依托農、牧、林區不同的地域文化,開發民族風情表演、騎馬、放牧、擠奶、搭建蒙古包,觀賞套馬、馴馬、殺羊等活動。在保證休閑農牧業和農村牧區旅游產品鄉土性、生態性的前提下,拓展旅游產品內涵,豐富旅游產品類型,推動鄉村旅游產品向創新性、參與性發展,為游客提供具有深度和廣度的多元化旅游產品。


      定目標贏發展


      下一步赤峰市還將繼續發展鄉村旅游、按照堅持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的原則、堅持與民俗文化相結合的原則、堅持特色發展和品牌發展的原則,積極創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打造鄉村旅游示范點,建設農業生態主題公園,規劃農業、草原、沙漠等各類型的休閑農牧場,培育鄉村旅游重點村、特色旅游接待戶、形成旅游專業合作社,幫助農牧民通過旅游增收,間接解決就業人數,力爭使貧困村通過實施旅游精準扶貧實現小康,更大范圍的解決貧困農牧民,把赤峰市的鄉村旅游發展成為農民致富的敲門石,游客深入的引路石。


      創業創新,旅游富民,赤峰市認真踐行“脫貧攻堅”,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推動生態引領轉型的主引擎,統籌“特色發展”把赤峰市的鄉村旅游推向新的發展道路。


      如今,赤峰正以款款的深情,澎湃的激情,與自然聯姻,與人文連襟,在一方水土之上燃氣熊熊火焰,烙上一代赤峰人的印記,讓更多的人為之怦然心動。(楊蘇文)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