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倫貝爾市出臺工業和信息化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


    來源: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   時間:2016-10-26





      為加快全市工業和信息化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結合實際,呼倫貝爾市出臺工業和信息化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按照自治區關于建設“五大基地”要求,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產業升級,推動傳統產業新型化,實現工業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導向原則。遵循市場規律,把握市場需求,明確產業發展方向,培育主導型產業。


      ——堅持優勢取勝原則。依托呼倫貝爾資源、氣候、區位、人口、環境等要素稟賦優勢,揚長避短、壯大增量、盤活存量、轉型升級,打造具有相對或絕對競爭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


      ——堅持集群鏈條發展原則。以產業鏈促進集群化發展。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鮮明、集約高效、生態環保”的原則,推動產業集群建設。著力培育一批競爭優勢突出、帶動性強的主導產業龍頭企業,不斷延伸和完善產業鏈條。


      ——堅持美麗發展原則。牢固樹立“生態立市”理念,落實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措施,落實環保法規,把好項目入口關。推進設計開發生態化、生產過程清潔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環境影響最小化,淘汰落后產能,推廣應用節能降耗新技術、新工藝,推進工業節能降耗,發展循環經濟和再造產業,培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工業體系。


      三總體目標


      ——工業發展質量明顯提升。建立環境友好型工業體系,完成自治區下達能耗指標,資源產出水平和循環利用水平顯著提高,單位工業增加值資源消耗明顯下降,工業技術含量、附加值明顯增強。力爭主要產品單位能耗和廢水排放量處于全區領先水平,基本實現從粗放經營為主向集約經營為主轉變。


      ——做強優勢產業,培育成長型產業。發展壯大農畜產品加工、木材、電力、煤化工等傳統優勢產業,培育嶺東、嶺西乳肉加工基地和滿洲里木材加工基地;著力培育新型玉米加工、煤化工、有色金屬、新型建材、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等成長型產業。


      ——推動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圍繞骨干產業擴鏈、展鏈,不斷延長產業鏈條。構筑“煤-電-化-加”、“采-選-煤電-冶-加”、“煤-電-云存儲-云應用-大數據加工”、“農戶合作社、家庭農場-基地-加工-銷售”、“互聯網+”等骨干產業鏈條體系。


      ——創新工業園區管理和運營模式。加強工業園區產業承載力建設,提高單位面積投資強度,提升基礎設施保障力,引導社會資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工業園區開發建設運營主體。到2015年,打造4個百億園區;到2017年,打造5個百億園區,其中產值超500億元以上園區1個;到2020年,打造6個百億園區,其中產值超1000億元以上園區1個。


      ——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培育工業信息化發展生力軍。既發揮大企業頂天立地作用,又發揮中小企業鋪天蓋地作用。工業、信息化及生產性服務業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活力進一步增強,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整體發展質量全面提升,社會就業貢獻更加突出。各類基礎較好、成長性強的規上工業中小企業達到100戶以上;力爭培育一批營業收入超10億元乃至超50億元的中小企業集群。


      二、實施內容


      一推動農畜產品加工業向規模化、品牌化、高端化升級


      發揮呼倫貝爾綠色、天然、有機優勢,推進農牧業產業化,走高端、稀缺、品牌發展之路。推行“農戶-基地-加工-銷售”的產業鏈組合模式,保證農畜產品原料品質和供應。大力推動乳、肉、油、淀粉等農畜產品加工企業的轉型升級,培育一批重點龍頭企業。培育與引進相結合,打造農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和具有呼倫貝爾地域特色的綠色高端品牌。引導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競爭力,提高農畜產品科技含量,建立綠色食品可追溯系統。


      目標:力爭2015年,乳制品加工能力達到20萬噸,肉類40萬噸,食用油60萬噸,馬鈴薯淀粉20萬噸,實現產值400億元。2017年實現產值500億元,2020年實現產值600億元。


      支撐項目:一是以發展不飽和脂肪酸及非轉基因油脂為重點,引入知名企業,整合市域內油脂加工業。加快整合海拉爾、滿洲里、牙克石等地油菜籽加工企業,壯大嶺西地區大型不飽和脂肪酸菜籽油加工龍頭企業;整合扎蘭屯、阿榮旗、莫旗、鄂倫春等地大豆加工企業,打造嶺東地區大型非轉基因大豆加工龍頭企業;二是以純糧白酒為重點,培育白酒產業龍頭企業。引進衡水老白干等白酒生產企業,打造嶺東地區大型白酒生產基地;培育嶺西地區大型白酒生產龍頭企業。三是以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為重點,積極推進市域內乳品加工企業整合。支持雀巢乳業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友誼乳業等企業進一步提高調制乳粉、嬰幼兒配方乳粉等小包裝終端產品比重;在海拉爾區或周邊旗市培育、引進一家乳品龍頭企業;在嶺南地區培育、引進一家乳品龍頭企業。四是以生產綠色有機牛羊肉為重點,支持呼倫貝爾肉業集團整合全市肉類加工產業,完成對嶺北肉類加工企業的兼并重組,打造呼倫貝爾肉業的領軍企業。鼓勵和引導肉類加工企業大力發展分割肉、精選肉、冷鮮肉等深加工產品,鼓勵企業開發發酵肉等高端產品,提高肉類精深加工水平。五是以基地建設為重點,推進馬鈴薯淀粉產業整合。加大馬鈴薯基地建設力度,培育大型龍頭企業,推動市域內馬鈴薯加工企業努力開發新產品,發展薯類系列食品、保鮮制品、半成品、變性淀粉等系列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六是加大品牌培育工作力度,打造具有呼倫貝爾地域特色的綠色高端品牌,以品牌優勢占領農畜產品加工高端市場。


      二推動玉米化工產業向高、精、尖邁進


      圍繞玉米、玉米秸稈、玉米芯深度加工轉化,培育現代長產業鏈玉米加工業,推動玉米加工產品由抗生素原藥、氨基酸、酒精等向抗生素成藥、藥用玉米糖漿、變性淀粉、蘇氨酸、檸檬酸、山梨酸、可降解聚合物等產品邁進。鼓勵玉米加工企業建立玉米加工和廢物廢液綜合利用循環經濟模式,圍繞玉米加工企業建設印刷、包裝、倉儲、配送、物流等上下游關聯項目,延伸玉米產業鏈條,壯大玉米產業經濟。


      目標:力爭到2015年,全市玉米轉化能力達到300萬噸,2017年達到400萬噸,2020年達到800萬噸。2015年玉米轉化產業力爭實現產值150億元,2017年實現300億元,2020年實現產值500-1000億元。將呼倫貝爾打造成世界最大的抗生素原料藥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氨基酸、蘇氨酸生產基地。


      支撐項目:一是推動東北阜豐公司技改擴能項目實施;二是推動牙克石北方藥業三期項目實施及海拉爾鴻洋藥業盡早投產;三是推動同聯集團抗生素深加工項目實施;四是引進新的玉米加工轉化主體,推動鄂倫春旗200萬噸、莫旗100萬噸等玉米加工轉化項目落地。


      三推動煤炭由外銷為主向就地加工轉化為主轉變


      根據轉化需求和市場變動情況,適度發展煤炭產業。新增煤炭產能必須全部實現轉化。鼓勵發展煤炭就地提質項目。以盛虹集團、東方希望集團、阜豐集團為實施主體,推動五一煤化工基地建設。扶持扎蘭屯、牙克石適度發展煤化工產業,推進伊敏現代煤化工示范產業基地建設。做強煤制化肥、煤制甲醇等傳統煤化工產業和乙二醇、二甲醚、聚甲醛、聚酯等新型煤化工產業。戰略性謀劃發展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烯烴等現代煤化工產業。


      目標:力爭到2020年煤炭就地轉化率超過60%。煤電、煤化工占全部工業產值比重大幅提高。


      支撐項目:重點推動阜豐160萬噸煤制尿素、東能120萬噸煤制二甲醚、盛虹390萬噸煤制二甲醚項目。


      四推動電力產業由外送為主向本地利用轉化為主轉變


      加大電力輸配基礎設施建設,發揮全市電力裝機參數高、容量大、成本低優勢,積極推進發電企業與冶金、生物、化工、云計算等符合直供條件的用電企業開展電力直供。加強自備電廠供電體系建設,提倡推廣自備電廠模式,支持各類工業園區大型化工、生物、冶金及建材、云計算企業建設自備性質的電力自營區。鞏固現有電力市場,積極推進電力外送通道建設。


      目標:到2017年,全市全社會用電量達到150億千瓦時,其中工業用電量達到100億千瓦時以上,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力爭達到500億千瓦時左右,其中工業用電量超過300億度。電力自營區建設初具規模;加快華能伊敏、海拉爾、滿洲里電廠,神華寶日希勒敏東電廠直供步伐,力爭2017年全市100萬千瓦以上電力裝機實現直供,到2020年全市400萬噸千瓦以上電力裝機實現直供。力爭到2020年全市企業自備電廠裝機超過300萬千瓦,自備電廠提供企業用電超過200億度。


      支撐項目:重點推進牙克石拾方聯合公司2×35萬千瓦、馳宏20萬千瓦、同聯藥業120萬千瓦等自備電廠建設進度。同步推進電力直供關鍵瓶頸輸配電路改造工程。


      五推動有色金屬產業由采礦向“探-采-選-煤電-冶-加”產業鏈延伸,由季節性生產向常年生產轉變


      依托得爾布干、大興安嶺成礦帶和俄蒙境外豐富的有色金屬資源,堅持“分散采礦、集中選礦、定點冶煉加工”的原則,加快有色金屬產業鏈條構建步伐。推動骨干有色金屬企業向探礦、采礦、選礦、冶煉一體化邁進,推進煤電與冶煉環節組合,鼓勵冶煉企業配套自備電廠。打造“探-采-選-煤電-冶-加”產業集群。通過技術改造,支持中小采礦選礦企業逐步擴大規模,實現由季節性生產向全年生產轉變;支持通過招商引資等多種途徑,引進有色金屬下游高端產品加工制造企業,擴展產業鏈條,提升有色金屬深加工產品附加值。加強有色金屬上下游企業之間重組兼并或產品的組合,不斷優化產業鏈結構,形成最合理的資源配置。


      目標:力爭到2015年全市有色金屬產業形成日處理礦石13萬噸,年有色金屬冶煉20萬噸,實現產值100億元;2017年形成日處理礦石15萬噸,有色金屬冶煉30萬噸,實現產值200億元;2020年形成日處理礦石20萬噸,有色金屬冶煉40萬噸,實現產值300億元。積極承接電解鋁產業轉移,爭取落地大型電解鋁及鋁制品加工項目。


      支撐項目:中金10萬噸銅冶煉及延伸加工項目;馳宏20萬噸鉛鋅冶煉項目達產達效;推動2萬噸鉬冶煉項目盡快落地。積極承接電解鋁過剩產能轉移項目,力爭到2020年,承接產能超過240萬噸。延伸無氧銅、電解箔、印刷電路板、納米氧化鋅、高純鉛、高純鋅、鉬合金、鋁箔、鋁合金制品等產業鏈,打造產業集群。推進冶煉企業與制藥、化肥、氟化工企業合作,循環利用合成氨、硫酸等資源。


      圍繞農牧業、煤化工、有色金屬、煤礦等產業需求,積極培育農牧機械、礦山機械、化工機械等裝備制造業。


      六推動木材產業向規模化和精深加工轉變


      依托口岸進口木材資源,重點發展滿洲里木材加工園區,對技術條件相對較好、產品互補性較強的企業進行整合優化,擴大企業規模,培育1-2戶具有影響力的木材加工龍頭企業。引導企業將木材初加環節向俄羅斯轉移,國內企業向提高加工工藝、降低成本、提升質量、增加附加值轉變,重點發展集成材、指接板、人造板加工業,并逐步向高檔家具、木屋、威盧克斯窗、專用門窗等領域延伸。提高木材“三剩物”開發加工深度,發展活性炭、木纖維素等循環產業。培育木材電子交易市場,打造滿洲里國際木材交易中心。


      目標:力爭到2015年,木材加工能力達到600萬立方米,產值達到150億元;到2017年,木材加工能力達到700萬立方米,產值達到175億元;到2020年,木材加工能力達到800萬立方米,產值超過200億元。


      支撐項目:推動香港聯發集團由指接集成材、拼接板材生產向中密度板、三聚氫胺裝飾面板、實木門窗、家俱等終端產品延伸,實現年精深加工60萬立方米木材;推進沈陽藍氏集團,實現年產高檔家具15萬套目標;加快美潤公司年產50萬套實木門生產基地、聯眾木業歐式實木窗建設、香港海粵木材廢料生物處理加工等項目建設進度。


      七推動建材產業向綠色節能環保領域邁進


      依托呼倫貝爾市豐富的石灰石和粉煤灰資源,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以綠色、節能、環保、高性能和提高勞動生產率為導向,擴大規模,提倡應用高效適用的節能減排新技術,改進傳統生產工藝,延長產業鏈條,拓展應用領域,鼓勵發展特種水泥、超細粉煤灰、水泥壓力板、纖維水泥板、新型高效保溫材料、高能枕軌、復合吸聲材料、油田水泥等新型綠色、節能、環保等新型建材產品,企業向水泥制品業深加工產品方向延伸;探索發展3D打印建筑產業。


      目標:力爭到2015年建材工業實現產值120億元,2017年實現產值130億元,2020年實現產值150億元。


      支撐項目:積極扶持蒙西、北疆、新昌泰等企業開發高附加值水泥產品;支持扎蘭屯華鑫、先隆等公司研發生產高壓、高強免燒空心磚項目;推進呼倫貝爾三同新型墻體材料開發有限公司陶粒空心砌磚、呼倫貝爾東能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燒結多孔磚、鄂溫克海中節能建材有限責任公司多腔復合保溫節能建材項目。


      八推動云計算物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柱化


      依托呼倫貝爾市能源豐富、地質穩定、氣候寒冷和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優勢,培育云存儲、云應用、大數據加工等優勢產業,發展呼倫貝爾數字產業經濟,打造云計算產業基地。扶持物聯網產業,做大呼倫貝爾綠色有機食品物聯網可追溯產業。


      目標:到2015年底全力推進光纖入戶,實現語音通話、高速上網和電視節目觀看,推進三網融合,使寬帶網絡能力大幅度提升。2017年完成旗市區所有區域的光纖化改造,2017年底,城市既有住宅小區和農村地區寬帶覆蓋率分別達到96%和70%。普及高速寬帶,提升網速水平,2017年底實現城區接入能力達到50Mbps,農村接入能力達到20Mbps。加大4G網絡建設的力度,2015年4G網絡要覆蓋各旗市區旗政府所在地和部分鄉鎮。使移動互聯網廣泛滲透,智慧城市、遠程醫療、平安城市監控等應用水平持續提高,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力爭到2015年服務器數量達到2萬臺,2017年服務器數量達到10萬臺,2020年服務器數量達到100萬臺。


      支撐項目:抓好中網科技內蒙古公司云計算、云存儲項目,浪潮集團云應用項目,立信集團綠色食品可追溯物聯網項目。


      九打造跨境工業合作平臺


      發揮口岸優勢,發展口岸落地加工業,打造跨境工業新平臺,為全市工業發展開辟新通道。依托額布都格口岸,積極推進中蒙跨境經濟技術合作工業園區建設。依托滿洲里、阿日哈沙特、黑山頭、室韋等中俄蒙口岸資源,建設口岸工業園,積極發展油菜籽、小麥、水產品、飼草等進口綠色農畜產品加工業。


      三、保障措施


      一推進“兩化”深度融合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生產方式向以產業融合、網絡制造、柔性生產為特征的新型生產方式轉變。加快推動制造模式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轉變。大力普及電子商務,積極探索依靠信息技術推動節能降耗。推進物流信息化,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二推進融合創新


      以“互聯網+”為契機,促進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的融合創新,發展壯大新興業態,打造新的產業增長點,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降低工業能耗,提高產品質量,增強新的經濟發展動力。


      三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


      圍繞能源化工、裝備制造、農畜產品加工、有色金屬、建材加工產業的延伸和擴展,培育和發展專業化水平高、配套能力強、產品特色明顯的中小企業、小微企業集群。引導中小企業進入品牌設計、包裝、儲運、營銷、金融服務和工業設計、電子商務、信息安全、科技咨詢等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發展為工業配套的現代生產服務產業體系。推進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構建“助保貸”、信用擔保、貸款貼息、風險補償、資金補助、表彰獎勵等政策支撐體系,


      四加大工業投入


      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發行債券、基金或上市融資。進一步加大本級政府資金投入,設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加大金融機構支持中小企業力度,完善銀企聯席會議制度,通過貼息引導機制和貸款擔保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主導產業和重點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信貸投入。拓寬融資渠道,鼓勵企業使用債券、金融租賃等方式融資,鼓勵和引導社會、民間資本投入工業。


      五建立抓落實機制


      成立呼倫貝爾市產業轉型升級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產業轉型升級責任制體系。明確責任目標和工作時限,實現全程協調服務,爭取在短期內工作取得實質性突破。


      六深化電力改革


      推進工業園區電力自營區網絡系統建設,不斷擴大電力直供范圍,推進呼倫貝爾電網增強性改造。扶持有條件的重點工業園區、龍頭企業建設綜合利用及煤電用一體化的自備電廠,建設電力自營區。探索整合中小企業,打捆參加電力直供模式。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