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是推進國家現代化、提高綜合國力的重要力量。今年1-7月,在各種積極的財政政策、寬松的貨幣政策的作用下,包頭市國有工業企業在持續探底中開始呈現企穩跡象。
國企占支柱產業比重為三成
1-7月,包頭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45戶,其中國有企業90戶,與去年同期持平。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685.7億元,同比增長8.7%,其中國有企業實現增加值176.6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5.8%。
從行業來看,包頭市國有工業企業主要集中在五大支柱產業。1-7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五大支柱產業實現工業增加值405.1億元,其中國有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36.2億元,占五大支柱產業的比重為33.6%。
1-7月,受煤炭、鋼鐵、有色金屬、電力等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或政策性下調影響,包頭市國有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2.4%,降幅比1-6月份收窄了1.4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成本同比下降12.5%;利稅總額達3.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7億元。
供給側改革推進升級換代
包頭市國有工業企業重點集中在鋼鐵及有色金屬等行業,而這些行業又是供給側改革的重中之重。今年以來,包頭市緊緊圍繞“三去一降一補”,調整產品結構。鋼鐵產業方面,包鋼稀土板材項目的實施,優質鋼的比重較同期提高7.1個百分點。特別是隨著下游產品高強度汽車冷軋板的逐步達產,優質鋼的比重將呈持續提升態勢。鋁產業方面,鋁輪轂、鋁型材、鋁鑄件產能進一步擴大,1-7月鋁材產量33.9萬噸,同比增長47.9%;鋁合金產量9.7萬噸,同比增長101.8%。中鋁集團50萬噸合金鋁項目將在“十三五”時期投產達效。
與此同時,傳統產業下的產品產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截至7月末,粗鋼產量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原鋁產量累計同比下降6.1%。
國企發展面臨機遇與挑戰
近年來,國有工業企業經濟發展普遍面臨不少阻力,企業設備利用率較低,影響企業順利生產;資產負債率相對較高,不良債務較多;從業人員過多,企業負擔過重,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企業的發展。
然而,國有工業企業經濟發展也面臨著更大的發展機遇。通貨緊縮的經濟周期倒逼企業提升自身競爭力。近幾年,我國的投資過剩和企業生產能力過剩的壓力逐步顯現,企業之間的價格戰更加激烈,對企業來說,若要繼續生存下去,唯有通過加強管理、節能降本、產品結構升級等措施不斷提高自身競爭力,這對于國有企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同時,改革紅利見效,政策成果凸顯。今年供給側改革的核心舉措“三去一降一補”上半年開始顯效,國有企業營業收入降幅收窄。此外,隨著國際、國內產業轉移日益加深、擴大,為國有企業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升級、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更多參與全球分工和資源配置提供了更多的機遇。
促進國有工業企業做大做優
新常態下,如何助力國有工業企業做大做優?專業人士建議,首先應該為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從大環境來看,應保持經濟總量基本平衡,擴大內需,開拓城鄉市場,增加就業,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國有企業發展創造有利的宏觀經濟環境。繼續擴大對外開放,鼓勵國有企業合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國際競爭力。
同時,包頭市還應幫助國有企業做大做強融資平臺,利用好多層次資本市場,積極穩妥發行公司債、企業債等,擴大直接融資比例,不斷放大國有資產功能。集中精力抓好項目,進一步整合優質資產,推進國有資產更多地向關鍵領域和優勢產業集中集聚。
此外,包頭市還應促進國有企業加快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以市場為導向,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圍繞增加品種、改進質量、提高效益和擴大出口,加強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在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環境保護等新興制高點發揮先導作用,采取積極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企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產品和重大先進裝備制造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對于有市場、有效益、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技術改造項目,給予貸款貼息支持,鼓勵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最終形成以企業為中心的技術創新體系。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