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認真貫徹落實內蒙古自治區建設“五個基地”“兩個屏障”和“一帶一堡”的決策部署,搶抓歷史機遇,立足區位優勢,致力于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的先行區、“一帶一堡”的創新區和帶動自治區深度融入京津冀的大龍頭,提出并實施了打造蒙晉冀長城“金三角”、深度融入京津冀、全方位對接俄蒙歐“三篇文章”和建設馬鈴薯、煤炭、皮革“三個交易中心”的發展戰略,大力發展“飛地經濟”“共管園區”,落實了綜合物流產業園、現代物流園、華為云計算、森諾木材加工園等一批重點園區和項目,使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和中俄蒙經濟走廊建設的利好轉化為加快地區經濟轉型發展的現實成果。
加快“烏大張”區域一體化合作進程。烏蘭察布市提出了《關于推進烏—大—張經濟合作區工作方案(草案)》,并積極與國家信息中心的相關領導和專家就三地間的基礎設施相聯相通、產業發展互補互促、資源要素對接對流、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態環境聯防聯控、旅游區域的合作發展等方面謀劃實質性合作,推動“烏大張”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深化了呼包銀榆經濟區域合作。烏蘭察布市編制完成了《烏蘭察布市蒙東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列入了自治區蒙東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重點圍繞全市主導產業進行產業配套或產業鏈延伸合作,主動融入呼包銀榆經濟區的產業發展體系,同時積極爭取進入冀蒙遼“九市一盟”區域經濟合作圈。
借力京蒙合作積極融入首都經濟圈。該市把握京蒙對口幫扶的契機積極開展京烏合作,承接首都外溢產業。先后制定出臺了《關于做好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的若干政策意見》、《烏蘭察布市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工作方案》,協調落實區域合作項目41個,成功實施了涼城縣京能風電4.95萬千瓦時項目、大興區與烏蘭察布市合作的產業園生態建設項目、察右前旗50平方公里冷涼蔬菜基地項目和華為集團云計算產業基地合作項目。
強化國際區域合作與利用外資工作。憑借烏大張合作區、呼包銀榆經濟帶的區位和資源優勢,烏蘭察布市謀劃向北、向西輻射蒙古、俄羅斯、東歐及西歐各國的“草原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合作;通過正在融入的環渤海經濟圈大協作,積極拓展向朝、韓、日等東北亞地區和通過珠三角、長三角輻射東南亞、南亞的“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合作;編報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入庫項目”,繪制了絲綢之路烏蘭察布市區域合作示意圖。
新的歷史時期,全市上下牢固樹立開放發展理念,科學確定發展定位,創新發展模式,積極承接產業轉移,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十二五”末,全市外商投資企業79家,投資總額31.62億美元,其中70%的企業從事加工貿易。目前,全市承接產業轉移落地項目47個,完成投資285億元。在談項目115個,包括已簽約項目53個,已開工建設的項目11個,已建成正常生產經營的項目4個。項目建設涉及多個領域,其中:一產占10%,二產占35%,三產占40%,其他業態占15%。涌現出了內蒙古海立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烏蘭察布市森諾家居材料有限公司、內蒙古署都凱達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典型企業。
烏蘭察布的實踐是內蒙古自治區承接產業轉移、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今后,烏蘭察布市將進一步夯實發展基礎,擴張經濟容量,充分釋放社會潛力,把招商引資和產業承接作為“頭號工程”,在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上走出一條新路子,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新模式,為自治區建設和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商務廳)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