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國家在內蒙古等省區實施了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以下簡稱補獎政策。我區創新工作方法,全面落實各項補獎政策,實現了草原生態恢復速度明顯加快,牧民收入持續增長,草原畜牧業經營方式加快轉變的目標。在補獎政策績效考核中,內蒙古連續5年被評為全國第一,為全國補獎政策目標的順利實現,為牧區生態恢復、牧業生產發展、牧民生活改善作出重要貢獻,初步建起草原生態補償長效機制,開啟草原休養生息的新時代。“十三五”國家將繼續實施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統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具體體現,是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舉措。今后5年,我區將全面落實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
一期補獎政策取得顯著成效
“十二五”期間,我區累計投入草原補獎資金300億元,其中國家投資213億元,自治區各級配套資金87億元。堅持從草原牧區實際出發,全面落實各項任務目標,有力地促進了牧區生態、牧業生產和牧民生活的改善。
一是草原生態加快恢復。政策實施以來,嚴格的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使我區草原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惡化趨勢得到整體遏制,草原自我更新修復能力得以明顯提升,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監測顯示,2015年自治區草原植被平均蓋度44%,比政策實施前提高了7個百分點,天然草原多年生植物種類由政策實施前的每平方米7種增加到目前的12種,草原“三化”面積比2010年減少了671.3萬畝。
二是草原畜牧業發展方式加快轉變。5年來,各地以草原補獎政策實施為契機,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著力加強人工草地和牲畜棚圈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草原畜牧業由天然放牧向舍飼、半舍飼轉變,草原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全區牛羊肉產量穩定在140萬噸左右,牛奶產量穩定在800萬噸,位居全國前列。
三是牧民收入持續穩步增長。補獎政策著力點是草原生態保護,落腳點則是促進牧民增收。這項政策資金全部直補到戶,使當地農牧民政策性收入提高了789元/人,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政策實施前提高了6000多元。
新一輪補獎政策意義重大
啟動實施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后,今年中央財政安排我區草原補獎資金45.745億元,比上年增加5.3億元。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加強草原生態保護的堅定決心和對內蒙古廣大牧民群眾的親切關懷。
首先,實施好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是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草原作為我區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實施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是貫徹黨中央“五位一體”戰略部署、構建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實現牧區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政治任務,是中央強牧惠牧富牧政策對每一片草原的潤澤,是對每一戶牧民普惠。
其次,實施好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是打贏扶貧攻堅戰、維護民族團結、保障邊疆穩定的有力支撐。我區草原補獎政策實施區域,既是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區,也是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地區。實施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既能使少數民族牧民持續感受到黨中央的關懷和重視,加快邊疆貧困人口脫貧步伐,有利于改善黨群、干群關系,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
再次,實施好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是鞏固第一輪成果、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的迫切要求。目前,我區草原退化趨勢得到整體遏制,但是草原生態仍很脆弱,保護建設形勢依然嚴峻。實施好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能夠進一步提高牧民生態保護意識,持續推動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對于鞏固一期政策成效,加快牧區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
抓好“四個到位”確保政策落實
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國家下達我區的補獎任務為10.2億畝,其中禁牧補貼4.049億畝,草畜平衡獎勵6.151億畝。政策內容從原來的5項減少為3項,取消了生產資料綜合補貼和牧草良種補貼。但禁牧補貼標準由一期的6元/畝/年提高到7.5元/畝/年,草畜平衡獎勵標準由1.5元/畝/年提高到2.5元/畝/年。
把握政策導向,確保認識到位。要深刻認識實施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三保一完善”,即保生態、保收入、保穩定的要求,保證對生態保護的力度不減、對牧民的補獎水平不降。堅持五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政策穩定,持續推進的原則。二是堅持公開透明,補獎到戶的原則。三是堅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原則。四是堅持草原補獎與精準扶貧相結合的原則。五是堅持政策落實與深化改革相結合的原則,資金分配盡量做到保存量、活增量。
制定實施方案,確保落實到位。各地要按照《內蒙古自治區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實施指導意見》的要求,認真編制本地區實施方案,細化各項政策制度的落實措施,拿出行之有效的政策監管辦法,確保落實到位。
一是簡政放權。繼續執行任務、資金、辦法、目標、責任“五到盟市、旗縣”的原則,明確旗縣為政策實施主體和責任主體。二是采用封頂保底措施,保證農牧民均衡受益,并與精準扶貧相結合。補獎資金要向貧困地區傾斜,保底標準要高于當地牧民脫貧線。三是實行專職管護員制度。將“管護辦法”、補助經費下放到旗縣,建立更具活力的草原管護機制,草原專職管護員優先聘用符合條件的在冊貧困戶。四是嚴格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要科學合理劃定禁牧區和草畜平衡區,禁牧區要執行嚴格的禁牧政策,不得放牧利用,5年為一個禁牧周期。草畜平衡區要執行嚴格的草畜平衡制度,不得超載過牧。
夯實工作基礎,確保監督到位。扎實做好草原補獎信息系統數據錄入和管理工作,將系統數據作為資金發放、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的重要依據。要實現階段性禁牧、草畜平衡履責情況與補獎資金兌現掛鉤,獎優罰劣。
強化績效評價,確保激勵到位。要強化績效考核,以資金兌現、生態恢復及監督管理為主要考核指標,對工作突出、成效顯著地區給予資金獎勵。要建立健全績效評價的組織方式、考核方法和指標體系。利用好績效評價獎勵資金,做好草牧業試驗試點有關工作。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