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資源能源富集,地理區位優勢明顯,口岸功能日益完善,邊境貿易不斷發展,為發展加工貿易創造了良好條件;現有的118個各類工業園區以及綜和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的發展壯大,為加工貿易集中集聚發展提供了有效載體;工業化的不斷推進,城鎮化率的提升,配套產業的完善以及中歐班列的開通,提升了承接加工貿易產業轉移的能力。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進出口形勢,內蒙古自治區把推動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和創新發展,作為促進外貿回穩向好的重要抓手,擺上了突出重要的位置。承接產業轉移,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工作正在全面鋪開。
8月17日至19日,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內蒙古自治區商務廳、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及滿洲里市人民政府承辦的“承接產業轉移暨加工貿易項目對接會”分別在呼倫貝爾市和滿洲里市召開。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南通、義烏、寧波、深圳、東莞的58家國內企業及呼倫貝爾市、滿洲里市的33家企業參會,參會人數達140余人。內蒙古自治區商務廳副廳長王文杰出席會議并致辭。
王文杰在致辭中指出,內蒙古是我國唯一同時享受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優惠政策的省份,現有9個國家級園區,包括1個綜合保稅區、1個出口加工區、1個保稅物流園區。此次會議旨在借助呼倫貝爾中俄蒙合作先導區、滿洲里沿邊開發開放實驗區這一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歐亞大陸橋的重要節點、中俄蒙經貿合作的主要通道,吸引更多企業的關注,進一步推動內蒙古自治區與發達地區的經濟交流與合作,促進自治區加快建立現代產業發展體系,帶動加工貿易創新發展。
呼倫貝爾市及滿洲里市域內綜合保稅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及物流園區負責人分別介紹了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及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項目推介。與會代表還參觀了海拉爾中俄蒙物流園區、呼倫貝爾經濟技術開發區、滿洲里市綜合保稅區、國際產業園區、中俄互市貿易區及邊境經濟合作區,參會外埠企業通過實地觀摩,聽取介紹,座談交流,對內蒙古自治區在園區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細致的了解,表現出了濃厚的投資興趣和產業轉移意向。
對接會上,50余家企業針對意向投資項目做了深入對接洽談,初步簽約項目16個。內蒙古自治區商務廳分別與深圳市工商聯、義烏市東北商會簽署了《承接產業轉移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合作備忘錄》。呼倫貝爾市商務局分別與深圳市工商聯、義烏東北商會、南通市商務局、東莞市大朗鎮商務局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啟迪桑德環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環衛集團內蒙古京環環境服務有限公司、太平洋第十四建設集團、傳化物流集團有限公司分別與呼倫貝爾市住建委、口岸辦、海拉爾中俄蒙物流園區等單位簽署了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書。
會后,滿洲里市各功能園區組織相關企業進行了實地考察和實質性項目對接,對接會成果將進一步顯現。
內蒙古自治區資源能源富集,地理區位優勢明顯,口岸功能日益完善,邊境貿易不斷發展,為發展加工貿易創造了良好條件;現有的118個各類工業園區以及綜和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的發展壯大,為加工貿易集中集聚發展提供了有效載體;工業化的不斷推進,城鎮化率的提升,配套產業的完善以及中歐班列的開通,提升了承接加工貿易產業轉移的能力。
內蒙古自治區將以這次對接會為契機,積極推動建立產業轉移與承接合作交流機制,探索建立內蒙古自治區與加工貿易轉出地省際間和各城市間定期聯絡制度,創建產業合作、產業互補的項目資源庫,實現優勢互補、利益共享,加快推動項目落地。將以工業園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為主要載體,創新加工貿易發展模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實現加工貿易產業集群化,充分發揮加工貿易效益溢出、產業溢出、貿易溢出、技術溢出、品牌溢出、人才溢出效應,進一步提高加工貿易占內蒙古自治區進出口總額比重,爭取在2016至2020年,自治區加工貿易年均增長10%以上。自治區各級商務部門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在完善加工貿易產業布局、打造加工貿易承接平臺、創新招商引資模式及促進區域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等方面做足功課,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工作重點,落實工作責任,著力提高內蒙古自治區承接產業轉移能力,優化基礎設施硬環境,完善全產業鏈軟環境,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商務廳辦公室)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